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604-02 
論文名稱維摩詰經之研究
研究生王志楣 
校院名稱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熊琬
年度80
地區台灣
提要  猶記我初次閱覽《維摩詰經》(本論文以下均簡稱維摩經)時,立刻被書中主人翁維摩詰出世又不離世的理論與修證所吸引,再次研讀,始發覺一部《維摩經》乃所有佛教精神義理之縮影,譯筆又圓融流美,更加深我對它的喜愛,基於此項因緣,我開始注意前人對《維摩經》的種種研究,得悉自古以來,研究的方向皆趨於零碎、片面化,例如佛教史上,只知它是初期大乘流行時的經典之一;文學史上,大家注意到的焦點是敦煌維摩經講經變文;思想史上,則偏重經文注疏,至於就《維摩經》涵蓋的各項均加以全盤性探討者,實付之闕如,這引起我作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於是彙結前賢成果,並抱持「前修未密,後出轉精」的期許,嘗試對《維摩經》的歷史、文辭及哲學等意義發展,進行全面研究,盼能經由本文跨出的一小步,驗證《維摩經》不僅是一部初期大乘寶典,同時,對人生理想的實踐,具有不可或缺的啟發價值。
  斯篇之作,除序言、結論外,凡分六章,今略舉各章大意如後:
  第一章:「大乘佛教之根源及分期概觀」。中國佛法源於印度,傳入中土後,為適應中國文化始自成體系,所以本章首先追本溯源,簡述佛教在印度從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終至大乘佛教成立的流變經過,藉由歷史與教理的源流探求,循知《維摩經》的蘊育產生。
  第二章:「維摩經的起源」。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陳述《維摩經》的產生背景,並對經名、著成年代、地點以及有關維摩詰個人真實性作一番考證,最後提及它在印度佛教經論中的地位。
  第三章:「維摩經在中國的發展」。介紹《維摩經》七種漢譯本及二十餘種注疏評解,以及流傳至中國各朝代、各階層的情形。
  第四章:「維摩經與中國文學特質」。從文學的角度對該經結構、修辭及小說、戲劇特性進行剖析,使讀者了解它具備哲學思想價值外,亦擁有文學上的獨立地位。
  第五章:「維摩經與中國文人、藝術」。《維摩經》與中國文人有殊勝因緣,受到許多雅士愛好,本章即分為三項綱目,分別探索《維摩經》與中國文人、講經變文,變相繪畫之間關係與藝術成就。
  第六章:「維摩經的哲學思想」。以大乘佛教中心思想為經、以《維摩經》立論為緯,探討其中重要議題,如淨土與穢土、阿佛與阿彌陀佛、般若與方便、宴坐與瞑想、煩惱與菩提、不二與一、出家與在家等,捉對比較以知其精神特色所在,最後略論《維摩經》對中國禪宗的影響。
  本篇論文雖以探討三大主題為綱領(文、史、哲),表面看去,似各自獨立,自成一格,實際上,則是血脈相通、明分暗合,往往在歷史的敘述中隱埋了哲理的種籽,在文學的賞析中,洞見思想的超拔。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