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6-06 
論文名稱寺廟政策與寺廟活動之研究:以兩座媽祖廟為例
研究生林淑鈴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林美容
年度79
地區台灣
提要  本研究分成六章,第一章緒論,由研究緣起與問題、研究方法、研究架構之釐清,以概述整篇論文之大略。文獻回顧之用意在於提示後文即將運用之研究觀點與研究概念,如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及中介團體解釋寺廟之生態。
  首先以宗教社會學的觀點發掘宗教與政治、經濟、家庭、社會褔利及教育之關聯性,其次整理祭祀圈之概念檢討其適用性,並與西方之社會組織概念做比較,藉以肯定本土研究發展出來之概念應有之地位,以此做為在不明本土狀況下濫用外來概念之警惕。後爬梳媽祖信仰之史實發現許多想突破媽祖廟既成之輩份格局,爭取成為新核心寺廟,擴張傳播效果,博取官方認可,以競逐寺廟之聲望、地位。
  寺廟組織關係之類型有和諧、競爭、衝突等三種,當說明寺廟組織之生態環境,解析寺廟間及寺廟內部各組織間中介團體之重要性,更有益於發現寺廟組織間分合之原因。
  第二章進入正文部份,首先解析臺灣之寺廟政策以回應筆者對於中國政教傳承是否在臺延續之疑惑,藉此以了解在臺主政者之意識形態。透過寺廟禮俗法令之內容分析,檢討法令之形成過程,目的在於呈現法令之不合法性、無時空性、更乏民意基礎。
  反觀在比較寺廟政策之執行績效時發現顯性(正式、官方)、隱性(非正式、民間)組織有顯著之差異性,藉此體現國民政府懂得運用民間組織,知民之所好無非在榮譽二字。然而顯性組織因政治傳統之包袱太重,加上行政官員乏宗教信仰自由之認知,運作產生無力感,隱性組織一度發揮影響力今亦達飽和點。最後特別整理近一年內發生之宗教事件,使筆者更肯定改造臺灣當前寺廟政策、宗教政策甚至國家政策之必要性。
  第三章以兩座媽祖廟之背景資料為主,分別就其歷史沿革、經濟狀況、組織類型及二廟內部各組織間之關係進行討論。第四章兩媽祖廟之宗教祭祀活動、第五章兩媽祖廟之社會活動,主要為闡明、比較二廟活動之內涵、意義、功能。透過活動範圍、經費來源及各活動佔寺廟總支出之比例、主辦活動者、活動頻率、參與者等指標以突顯寺廟回應寺廟政策與社會政策之具體表現,一窺傳統民間信仰面對現代化衝擊之調適方式與內容之變遷。綜合上述之事實最終目的乃為尋求媽祖廟在民間信仰之自主性程度,藉此驗證研究者對臺灣政教關係之假設──政治雖領導宗教但後者仍有相當程度之自主性。
  第六章剖析寺廟活動多軌發展之背後意義,企圖綜結自第二章至第五章之發現,期能透過寺廟史實之辯證,及其經濟資源之分配、組織之動員情形,配合寺廟政策之規定與社會政策之需求,發現主政者之意識形態與寺廟獨立自主之特性,反映寺廟政策發展方向之盲從特性。
  其次分析寺廟宗教祭祀活動之社會基礎,乃是經由無數以家庭或家族為信仰單位之信眾所奠立的。信眾辯證、宣揚、附和、傳佈寺廟之史實,提供寺廟經濟之資源,參與、主辦各種活動,推選代表組織寺廟管理組織,並在宗教祭祀活動中延展民間社會生活之意義。反之寺廟社會活動卻是配合政令之結果,雖以社會公益為宗旨,人民從中獲得之有限福利乃以變向課稅項目下之油香為資源。
  最後提出寺廟生態論之構想做為後續性研究之基礎。在結合理論之觀點與經驗之基礎,先於田野工作中得到研究之靈感,以突顯現象之本質為要,由理論就經驗,非經驗套理論,期對於臺灣本土之研究課題與方法,均能提供一絲刺激的動力。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