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李通玄及其華嚴學之研究
研究生洪梅珍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林文欽
年度99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以唐代佛教居士李通玄及其華嚴學作為研究主題,在前賢已建立之研究成果上,透過整理、歸納、補充、糾謬、辨正等功夫,繼續進行開拓與深掘,以建立較全面性與系統性之論述,益補目前研究之不足。
  本文之研究主軸有二:一是李通玄之傳略考述,二是李通玄之華嚴學研究。除了首章之緒論說明研究動機、探討歷代文獻、確立研究目的與方法,末章總結論文之研究成果、說明研究限制與展望外,論文主體共有五章:
  第二章為「李通玄之傳略考述」。有鑒兩岸三地對於李通玄傳略史料尚缺乏縝密詳細之考述,多數評介皆混雜諸種史料而成,無法清楚辨析這些史料的時代先後與說法的承繼演變關係,因此,本文特就此問題進行處理,廣蒐史料並確實梳理比勘,從姓名稱號與家世籍貫、生卒年代與享壽年齡、相貌儀態與人格特質、述論過程與感通靈蹟、學思背景與著作流傳、圓寂異相與安葬處所、後世評價與民俗影響等方面,來建構李通玄其人其事之全貌。由於對於史料的判讀、採取的研究視角與前賢並不相同,且在掌握史料的完整性與研究分析的細膩度上都有所超越,尤其,從方志、碑刻、民間行腳僧圖等資料,發現中晚唐後世人對於李通玄的崇拜信仰勝過其生前,故論文中亦特別對此現象所突顯的意義加以討論。
  第三章至第六章則針對本文第二個研究重點李通玄的華嚴學進行論述:
  第三章分析李通玄對於《華嚴經》所作的基本判釋,包括:經題宗趣、定傳教人、說教時分、何藏所攝、卷品要旨、付囑對象、所立教體;組織結構的三種判釋──十處十會四十品、五種因果遍周義、科序正流通三分;十教十宗的判釋。文中特別凸出李通玄判教說的特色與意義。
  第四章分析李通玄運用會通方法來詮釋《華嚴經》的特色與意義。從會通之義界、文化淵源及李通玄個人之學思背景切入,再從會通易佛與會通傳統文化兩方面去歸納分析其詮釋經典之手段與特色。在易解華嚴這部份,著重易佛之間的聯繫與轉化的探討;在會通傳統儒道等文化的部分,則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完整分析。故此章研究價值主要表現在對李通玄詮釋《華嚴經》的方法作了完整深入的分析,在廣度與深度上都較前賢有所突破。
  第五章是李通玄的華嚴思想分析。此章意在建構李通玄華嚴思想之體系及凸顯其思想之特點。在建構體系部分,以其佛智觀作為根本思想,繼而提出重要的華嚴觀法等思想內容,最後則落實以信解行證之成佛修行觀。在思想論述方面,則對其富有個人特色的佛智觀、佛性論、六相十玄說、三聖圓融觀、佛光觀、禪定與神通觀等等進行討論。由此章可知李通玄的華嚴思想是理論與實踐兼重的。
  第六章則談李通玄華嚴學的影響與價值。此章分從四個方面去考察李通玄的華嚴學在歷史文化中的地位:一是論其對《華嚴經》在地位判釋、詮釋解讀、信仰普及、理論與實踐的論述方面所作的貢獻與影響;二試論其對華嚴宗教學的承繼與思辨、啟發與影響;三是論其對中國佛教發展的影響,包括對佛教居士的修行觀、佛教的中國化、對禪淨等其他宗派的影響等等;四是肯定其華嚴學仍具現代價值,有助於人間佛教的實現、啟發人類的覺性與智慧、實現圓滿和諧的人生,及開拓心靈境界與時空觀念。
  整體來說,本論文彌補了目前臺灣學界或宗教界對李通玄及其華嚴學研究之不足,亦能對李通玄及前賢的論述提出修正或評議,對此研究主題建立了較全面性且深入的整理與分析。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