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202-07 
論文名稱禪學與唐宋詩學研究
研究生杜松柏 
校院名稱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高明林尹
年度65
地區台灣
提要  余撰「禪學與唐宋詩學」一文,第一章略述禪宗之成立,自達磨以迄五宗二派,歸納分析,使各家各宗之學,形成體系,又進而探知六祖以下,以思想揆之,則石頭曹洞為一系,馬祖下而臨濟、溈仰、雲門同流,法眼則出入二者之間,且有與教下混合之勢。佛教入道之門,不外理入行入,達磨所傳,亦不越此二者,然六祖之後,大抵不主理入,亦不由行入,而以無污染,以不修之修,以無定法為入道之門,宗門教下大異之處,端在於此;其他如臨濟棒喝,楊岐三腳驢,黃龍三關,古今無釋說之公案,亦詳為證論,雖未敢必其為定說,然亦非苟為異說也。影響兩宋禪學最大者,為「默照」與「看話」之爭,既加考述,復論其使禪由無定法而成定法,導致衰微,幾成散采銷聲,亦可慨已;並述禪學之特性及影響,以為本章之結束。
  第二章為唐宋詩學述要,探論唐詩興盛之原委時,揭出佛禪之影響,以見梁任公等「新民族的創造力」說之未妥善;復論唐宋詩之特性,並於唐宋詩學述要一節中,特闡明唐人選唐詩與詩學之關係,以見唐人論詩之著眼點,蓋此為論詩者鮮言之故也。
  第三章為以詩寓禪,首疏述禪學與詩學融合之經過,以見源流,次就禪人之詩,分示法詩、開悟詩、頌古詩、禪機詩四類,選菁釋明,禪人之詩,合逾萬計,實多清音,而詩選唐宋者,均未之及,蓋不知禪之語錄、公案,亦不足知其詩,本章亦稍發其幽光耳。
  第四章為以禪入詩,唐宋才子詩家,參禪悅禪者不可指數,故以禪理、禪典入詩者,比比皆是;因涉及禪事而成詩者,更繁有其人;至於禪趣詩,古今詩人皆知其佳,而多不知其所以佳,深入證說,著此四類,亦聊為論詩者參究之助耳。
  第五章論禪學與詩學之合流:既闡明二者有性質上之同異,乃進論宋人以參禪之法學詩,其要見於論詩之詩十餘首,乃就禪學深加析辨,以明其真義;又述禪宗公案與詩話,禪學宗派與詩學宗派之關係,雖前人之所未言,深求理證,暢其說而後止,然後江西詩派之底蘊,方回一祖三宗之說以明,此則一得之見也。
  第六章為結論:係以禪明詩著眼之所在;首論司空圖與嚴羽以禪論詩及其影響,余得表聖之香嚴長老贊、休休亭題記及狂題十八首,而後確定其思想出於溈仰宗,二十四詩品,前修解者雖多,會者實少。楊廷芝以無極而太極,太極而無極以為釋說,已昧於時代之先後,蓋此理念至北宋中期方有也,朱東潤分二十四品為數大類,亦昧於表聖以「同品定有性」,「異品定無性」之立品之理。余以禪學考之,然後知表聖乃取「空」「有」對待之理,如動之與靜,悲之與喜,二十四品每二品相對而成,又摹神取象,以頌詩之體,表顯詩之最高意境,殆可發表聖之微旨歟;嚴羽以禪喻詩,有「學漢魏與盛唐者,臨濟下也,學大曆以還之詩者,曹洞下也」之語,自馮班而下,無不詆諆,以為臨濟曹洞之禪學,並無高下,而滄浪妄定高下,以為嚴氏不知禪,至郭紹虞等均認係定說,余初亦深信而不疑,及研求禪學,略有所得,乃知滄浪在以臨濟參禪之法,以學漢魏晉與盛唐之詩,以曹洞學禪之方,以學大曆以下之詩,著重在一學字,滄浪言之固甚明也。
  又嚴氏詩話之著眼,在暗排江西,明攻四靈、江湖,而欲回至盛唐之正,其開出妙悟一法,亦深闡其幽旨,或能得嚴氏之用意;通禪於詩之精義,除表聖滄浪所言之外,尚有多端,故論禪與詩同具廣被性;禪理與詩理,均有圓融性;進而因石頭希遷之參同契,悟得詩學上「明暗交參」之理,詩人之才性學養,乃詩中不可見之「暗相」,非不存在也。詩乃詩人才性學養結晶之「明相」,顯而可知,作詩論詩,必兼及此明暗兩面也,一詩之中,亦復如此,凡詩之格律等乃詩之「明相」,易見易知,凡詩之意境等,乃詩中之「暗相」,難見難論,合此二者而成詩,然後知明人格律與性靈之爭,乃各落一邊,而神韻之說,乃合中道,又由曹洞正偏五位之正中偏、偏中正、正中來、兼中至、兼中到,以立學詩而至明詩與夫成大家之五歷程,然後知古今論詩之言,有為初學說者,有為學詩有成者道者,有為成大家而立論者,均一一知其落處矣,竊以為此數者關係詩家非小,故言之較詳;復以禪人清靜體道,重天才,與其出語之不背不觸與不脫不粘,參禪之死法活法、死句活句,通之詩人之創作;取禪人之直覺參禪,拈出、翻案,宗派等,達之詩之批評,庶幾以盡「禪是詩家切玉刀」之義矣。然以限於才性,窘於見知,局於識度,所言或不免理有未當,言有乖宜者,惟求師長前輩暨博雅君子,不棄愚拙,進而正之耳。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