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605-04 
論文名稱楞嚴真心思想研究
研究生王毅文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開濟
年度87
地區台灣
提要  研究動機:情由何來,慾因何有?情外顯而可見,慾內隱而不彰。此等問題在在的困惑住我,也束縛住我,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然情與慾皆是由一心之所變現。心之有無,以及其存在方式皆不易探究。但在《楞嚴經》中卻有明白的揭示,心有真妄之別,實是礙於心性之不明而非眼見之不真。研讀「七處徵心」後,不禁在內心中激起了「見色非色,色心自色」的回響。本文之研究動機即是由此因緣而得以開展。
  研究範圍:《楞嚴經》已於唐朝譯出,歷經宋元明清以至民國,歷代諸宗諸論殊多,在叢林也特別地稱其為:「開慧的楞嚴」。所以本文所要研究的《楞嚴經》乃主要依據《大正藏》第十九冊為藍本及參酌《卍續藏經》第十六冊至第二十五冊以及第八十八冊至第九十一冊的各家楞嚴註解。並佐以民國以來諸論家對《楞嚴經》的相關看法。
  凡文中倘有涉及根、塵、識之解說則奧援唯識觀點來佐以解說,另相關於「見『見性』」或是「見『見』」等詞語,則採用語言分析的方式來詳加整理研究。最後再從哲學觀點來剖析真心妄心的差別。本文章節安排略述如下,第一章為研究之目的、動機、範圍、方法。第二章則就譯者、語譯者、證譯與筆受者暨本經真偽為作陳述探究。第三章乃探討心之存在與分類及辨明眼見未真,並心性證悟之可塑性。于第四章、第五章蓋以余新解六結之意,為作意與耳根虛妄及圓通之剖析,暨明由止而得定、從定起觀、于觀發慧之「止定觀慧」破妄顯真之方。而第六章則舉禪宗與淨土宗與天臺宗為受楞嚴影響之明證。
  研究大綱:
  第一章緒論:研究目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
  第二章楞嚴經的成立及其真偽:第一節譯者般刺密諦與語譯彌伽釋迦,第二節懷迪證譯與筆受房融,第三節本經緣起的意義,第四節楞嚴經的真偽與關鍵問題。
  第三章楞嚴經的心性觀點:第一節論證心的存在與心的分類,第二節七處徵心的論辯,第三節心性本體的證悟。
  第四章楞嚴經妄心觀點:第一節意根虛妄與清明,第二節耳根虛妄與圓通。
  第五章楞嚴經的破妄顯真:第一節以持戒對治貪愛──第一清淨明誨,第二節以直觀對治無明──六解一亡。
  第六章結論。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