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703-09 
論文名稱敦煌莫高窟早期的千佛圖
研究生陳慧宏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史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玉
年度83
地區台灣
提要  對莫高窟272、259、254、257、251、263、260、435、431、248、288、247十二個洞窟的千佛圖進行解釋,是本文的主旨。首先,在上一節中,已提出千佛圖的定義來確定其圖像的性質,筆者希望由此一步,能對釐清千佛的名稱和認定千佛圖像有所幫助。再者,千佛圖是依據千佛思想內容製作的圖像,對千佛圖進行圖像的解釋,必先瞭解千佛思想的內容,所以在第二章,將論述早期千佛思想及信仰的發展,千佛思想有兩大系統:一、賢劫千佛,因為使千佛成就之法的不同,分為以《賢劫經》等禪觀經典和《法華經》等大乘經典為主的兩類。二、三劫三千佛。這兩系統將分二節討論。從經典和經錄的記載中,論述千佛思想的意涵和信仰的內容,千佛是一種三世佛的表現,它與十方諸佛或其他多佛等,是不同的系統。這是解決千佛圖像意義的首要工作。
  由於千佛信仰在敦煌十分興盛,故在此會有大量的千佛造像,在第三章中,將討論千佛信仰與敦煌的淵源,及其在敦煌興盛的原因,分為「重要法師的推動」和「千佛信仰流行的社會意義」兩節討論。不過由於敦煌是河西的一部份,河西的整體發展與敦煌息息相關,因此文中的討論,也兼及河西。另外,由於此期敦煌(或河西)情勢複雜,為使全文提及歷史事件時能明瞭清晰,就十六國時代至六世紀上半葉的政治大事,列表說明,即本文最後所附表 6:四至六世紀上半葉河西政治大事年表。
  第四章,將對莫高窟十二個洞窟的千佛壁面進行圖像意義的解釋,這十二個石窟,除了247窟,將依表現千佛思想意義的不同,分為三期。第一期是272和259窟,千佛構圖形式於此期完成,千佛圖表現的是賢劫千佛。第二期是254、257、251、263、260、435窟,千佛圖表現出賢劫千佛和三劫三千佛思想在圖像上的融合。第三期是431、288、248窟、表現的是三劫三千佛。另有247窟將於結語中說明。經由這三期,早期千佛圖由賢劫千佛到三劫三千佛圖像表現形式的完成,可以獲得瞭解。最後一章,即第五章,對莫高窟早期千佛圖的發展,其所產生的影響及意義,作一個總結。
  回顧歷來的研究,雖然尚有未盡之處,不過前人的研究成果,正是後人繼續努力的一個基礎,也因為他們的成就,才得以發掘更多的問題,使得此一主題的種種面貌,會越來越清晰。筆者亦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希望以早期千佛圖的研究,作為對「千佛」,甚而是包括其他「多佛」等題材逐步認識的一個起點。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