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404-04 
論文名稱北宋契嵩儒釋融會思想研究
研究生張清泉 
校院名稱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李威熊
年度86
地區台灣
提要  北宋初期,以歐陽修為主的部分儒士,因受韓愈思想影響而主張排佛。契嵩為遏止此一聲浪之高漲,遂撰文起而護教。本文旨在研究契嵩為護教動機而引發的儒釋一貫之理論闡述,重要內容約有五部分:
  第一是人物思想背景方面。包括北宋的儒釋思想概略、契嵩以前的三教合一思想、契嵩的生平與著述等。
  第二是宋初的反佛思潮和契嵩的護法思想。包括宋初排佛論之旨趣與特色、契嵩對排佛論的反響等。
  第三是契嵩儒釋融會的理論基礎,包括儒學和佛學兩部分。儒學部分以五經之推闡為主,其中又特別闡揚《尚書‧洪範》的皇極思想,以及《禮記‧中庸》的心性禮樂思想。佛學部分以基本教義的闡述為主,其次為《壇經》心性思想的發明,此外更有弘揚禪宗歷史的法統理論之作。
  第四是其儒釋融會的主要理論與實踐部分。包括「佛道與王道治體合一」(政冶論)、「五常仁義會通五戒十善」(修養論)、「神靈不滅與福極報應說」(果報輪迴論)、「以中庸和會儒釋」(心性宇宙論)、「以孝道統攝儒佛戒善」(實踐論)。
  第五是評價與結論。契嵩對佛教的貢獻,主要是在《壇經》的整理刊行以及禪宗史文獻方面的考證。至於其思想在歷史上的地位,具有五項意義,一為佛教護法思想之集大成,二為儒釋融會理論系統之完成,三為(中庸)宇宙論的擴展與推闡,四為宋明理學心性觀點之先驅,五為僧人說解世典與社會化之先鋒。而其對後世的影響略有三點,一為促成宋明理學之興盛與發達,二為提昇居士佛教的風氣與素質,三為賡續佛教護法文學與三教合同思想之闡揚。
  契嵩處在北宋之初,思想史上為三教合一的重要時期,他的儒釋融會理論是具有歷史意義與價值的,在思想史上固應保有其適當之地位。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