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7 
論文名稱民國新興宗教結社:萬國道德會之思維與變遷(1921-1949)
研究生夏明玉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宋光宇
年度90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成立於民國十年(1921)的民間社團「萬國道德會」,籌備、成立以迄於民國遷臺(1949)之間的會體變遷以及該會的訴求與主張。該會係山東歷城儒生江壽峰,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殺戮慘酷,遂授意有「神童」美譽的次子江希張於1915年間著作《息戰論》一書,意圖以中國固有儒家文化融合佛、道、基、回等宗教義理,振興人類的道德意識,避免人類社會因爭戰不止而同趨殆亡。《息戰論》書後附有「萬國道德會章程」十八條,提議辦立一宣揚道德、倡導和平的全球性社團。《息戰論》刊行後頗受好評,支持者漸增,江壽峰遂糾集民眾呈准政府立案後於1921年8月27日開萬國道德會成立大會。初舉孔子嫡裔孔德成為會長,然為孔氏家族以其年幼婉辭,復舉康有為任會長。1923年新興宗教結社「世界宗教大同會」因預言災劫,遭輿論撻伐,官方查禁。道德會因與該會社師唐煥章間之文字往返,遭《申報》點名批判,會譽受損,華南之會務發展亦受影響。1926年間江壽峰去世,江希張改立章程。1927年康有為去世,江希張赴法留學,道德會支拄乏人,乃於1928年舉東北慈善家杜紹彭為理事長,並以杜紹彭之議,迎請東北義學團體領導人王鳳儀入會。王鳳儀加入道德會後,其所發展之數百處義學單位皆併入道德會,王鳳儀之性命倫理思維亦為道德會所吸收,成為會中特有的思維形態。道德會之組織、制度、理念漸次完備,發展亦趨穩定,最盛時據會中統計有分會一千兩百餘處,會員百餘萬,興辦中小學與民眾進修班千餘處。分會分布以東北最為密集,組織亦較為緊密,華北地區次之,華南則少見蹤跡。1949年中共建政,會所次第解散,會產移歸國有。少數會員隨國府播遷來臺,重立總會於臺北,延續至今。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