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高雄縣內門鄉宗教與文化展演:以紫竹寺觀音信仰為中心的研究
研究生黃永欽 
校院名稱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喬健
年度95
地區台灣
提要  依據民國六十七年內門紫竹寺重建委員會印行的〈內門紫竹寺沿革誌〉所載「康熙十年歲次辛亥農曆三月。殿宇告成。命名紫竹寺。」早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台灣首任御史視事之前,內門地區信仰中心早已成形。寺廟的建成代表早期移民社會居民信仰與祭祀的共同行為,此乃「祭祀圈」概念確立的基礎。然而在行政區域沿革中,自清領時期所歸屬的諸羅縣、台灣縣,日治時期的台南縣、番薯寮廳、阿猴廳,乃至現今所歸屬的高雄縣,對於所屬縣治政治中心來說,內門地區一直屬於縣治領地的政經邊緣地區。台灣開發過程中,這一個早期開發的地區,在其政經邊緣地位的劣勢下,如何讓居民的生活型態與行政體系維持一個緊密的組織運作,這是「底邊社會」概念所要論述的精粹之一項,也是本研究所進行調查分析的目標。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要調查與分析在高雄縣內門鄉紫竹寺為中心形成的一個主體社會當中,存在於該主體社會的底邊社會之組織與運作。在章節安排上,本研究第一章將對研究的課題與架構、概念與方法以及研究範圍的選定等做一個敘述。第二章將探討內門鄉的開發與發展歷史,內門鄉這一個隱身在崇山峻嶺裡的小聚落,從縣治轄地的邊境發展成為附近地區的文教中心,再因物換星移而成為一個山中小陬,唯有宗教信仰與底邊社會的生活型態歷經三百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第三章將介紹內門鄉底邊社會活動的中心──紫竹寺。紫竹寺從當時台灣縣承為求「神道設教」而建的草寮小廟,隨著信徒的增多逐漸成為內門鄉民的信仰中心,後因政治因素紫竹寺分裂為二,仍然沒有影響紫竹寺在當地居民心中對宗教崇拜與日常生活所扮演的地位。第四章介紹內門地區的居民生活。內門地區是一個移民社會,隨著移入時間的早晚及佔有耕地面積大小而發展出不同的經濟活動型態,也呈現內門地區不同階層所構成的社會組織。第五章則要敘述以紫竹寺為中心的社群發展。在紫竹寺觀音佛祖信仰為中心的主體社會中,發展出許多的社群,這些社群有村落庄社居民的集聚、也有宗教祭祀活動相關的儀式,無論是村落庄社居民的集聚或是祭祀活動儀式,其由來都與紫竹寺有關聯,而內門地區的閾界社會也因為紫竹寺的祭祀活動而產生。第六章將介紹近半世紀以來受到紫竹寺觀音佛祖信仰所影響的政治人物。以紫竹寺為中心所構成的底邊社會肇始於清朝康熙年間,近三百年來該社會的組織與運作持續不斷的進行,直至紫竹寺第五次重建前後,隨著居民對政治活動的參與,展現出閾界社會的另一種呈現樣貌。第七章將把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進行摘要的陳述,並將研究中的發現做一次檢討,以作為本研究的結論。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