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初期佛教象徵圖像研究:以山琦(Sāñchī)佛塔為例
研究生戴裕 
校院名稱真理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林保堯林煌洲
年度96
地區台灣
提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印度初期佛教的象徵圖像特色,以山琦佛塔遺址為例,試圖了解象徵圖像背後所代表的印度文化與宗教的意義與內涵。値得注意的是,象徵圖像的主題多與佛陀生平事蹟密切相關,尤以佛陀四相(出生──蓮花、成道──菩提樹、說法──法輪、涅槃──佛塔)的象徵圖像為主,而本研究則將探討的對象集中在佛塔(stūpa)和菩提樹(bodhi-druma)二個主要象徵圖像。
  針對刻畫在山琦第一大塔、二塔及三塔的塔門與欄楯等雕刻圖像,藉由文獻、經典和印度美術史為主要架構,佐以圖像學和類型學的研究方法,以解析佛塔和菩提樹象徵圖像的圖像學特色在印度共同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與重要性,以及在初期佛教的歷史意涵與發展。最後,筆者試圖對應初期佛教象徵圖像「無偶像論」(aniconism)特色與現今佛教偶像崇拜特色,將兩者並列比較以反思宗教象徵圖像之意義。
  透過以上的研究歷程,得到以下的相關研究結果:
  1、初期佛教的宗教美術觀為「無偶像論」,此時期的佛陀觀仍為真實存在於歷史中的聖者,捨肉身進入般涅槃(parinirvāṇa),意味著佛陀形像的不可替代性,僅能以象徵圖像來暗示佛陀的存在。
  2、象徵圖像所展現的是單純的圖像,多為「禮拜」的構圖形式,常作為供養者的禮拜中心,並以尊貴的傘蓋、花環、幡旗等裝飾其上,以表其神聖性。
  3、「佛塔」源自喪葬儀禮,而作覆鉢式塔樣,於佛陀涅槃後,八王八分舍利並各自起立造塔,後世阿育王又廣增建塔,以宣告法王教化之意涵,有轉輪聖王之象徵。因此,佛塔象徵圖像是以初期佛塔建築為原型,其內含藏佛陀舍利或聖物,故象徵著佛陀,亦象徵佛陀的涅槃,是為佛陀成道覺悟的最終實踐象徵。
  4、「菩提樹」源自聖樹崇拜,古印度即有樹下思惟的傳統,而佛陀在尼連禪河旁的菩提樹下降魔成道而成等正覺,故具有智慧之樹、覺樹的意涵。因此,菩提樹象徵圖像常以單一聖樹、空座或欄楯相互組合出現,以表其神聖性,象徵著佛陀的成道,亦是見證佛陀覺悟成道的決心之象徵。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