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以「共同」治理模式建構協力夥伴關係:以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印尼及南非人道救援為例
研究生詹美玲 
校院名稱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宗勳
年度95
地區台灣
提要  近年來國際間屢屢不斷的天災人禍,災後復原所需的重建人力、物力與金額是無比龐大,重建的時間需數年之久,看似在他國發生的災難,卻對全球人類發酵。而國內或國際間的天災人禍,總能看到非營利組織的足跡。何以非營利組織的團體,對於國外民間影響力超越政府,造成國際青睞的慈善團體其共好的共同治理運作模式,與協力夥伴關係的共好根基暨拓展,為本研究目的。
  本文藉由以共同治理的共好概念,探究非營利組織在人道救援之執行情形,與公部門及公民之間的溝通與協力夥伴關係,藉此探求良性的共同治理之協力夥伴關係的拓展,以作為公部門、非營利組織與公民之省思與成為協力夥伴關係的匯合處,是本文研討重心之所在。
  一、整體分析研究發現
  本研究在分析協力夥伴關係的機制運作、共好概念、公私協力的共同治理機制及個案運作發現:
  (一)共好價值啟發人人的愛心為中心之經營理念:以啟發人人的愛心為中心之經營理念,強化「彼此相互依存」的概念;把捐助者融入共同參與與協力的成員中,並轉化為組織貢獻者。
  (二)共同參與創造共贏:從共同參與與協力中,以相互協助的群我思惟創造了共贏的非零和賽局。
  (三)理念分植以夥伴關係活絡組織的整體力量拓展組織空間:組織理念分植於成員心中,凝聚更多機會目標群,將受惠者融入團體轉化為貢獻者;以夥伴關係取代個人主義。
  (四)強調縮小自己:從領導者至組織成員均強調縮小自己,反視自我的責任和使命。
  (五)對社會的感化力拓展滾雪球的社會資本:平時即培養堅固的信任基礎,引導民眾之時需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六)自覺性「與民眾改變民眾」的社區營造:擔任義工,讓人再次感到自己是個積極有為的公民,可發揮一己之力和發揮控制的力量。「與民眾改變民眾」之公民社會的關係資本。
  (七)人口一心「合」:成員人人合而為一,人人一口同心的執行配合,互相補位、相輔相成。
  二、協力夥伴關係建立之影響因素
  首先領導者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其次夥伴關係的建立不應架構在利益之下;第三強化「彼此相互依存」的概念,使組織的整體力量增強;第四以最寬闊的心胸來吸收協力夥伴成員;第五應避免運用涉及種族、宗教的途徑;第六會受組織文化因素影響。協力夥伴互動應著重於道德式的精神與非利益性的合作。組織永續發展的關鍵要素,是組織成員將組織使命轉化成為內心意志。
  三、研究建議
  (一)組織建議:1. 掌握關鍵時間縮小行政距離;2. 領導者以身作則共同參與,激發執行熱情;3. 及時執行降低行政怠惰;4. 從心出發培養愛與關懷;5. 以愛出發的互動關係;6. 以公共服務結合公民資格的回應性;7. 力行實踐精緻服務;8. 對社會投資實屬必要;9. 用愛管理、尊重相待,以讚美建立新關係;10. 政策執行不應加入政治色彩;11. 尊重組織文化;12. 培養堅固的信任基礎。
  (二)組織成員建議:1. 個體好整體才會好;2. 深化民眾同舟共濟之共好觀念;3. 追求共同福祉多一點包容。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