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8-36 
論文名稱一貫道「基礎忠恕」道場學界班形成與發展之研究
研究生陳俊廷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碩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趙星光
年度88
地區台灣
提要  自民國七十六年內政部對一貫道解除禁令之後,對於目前一貫道而言,最重要的課題已從「政教關係」問題移轉至教團內部的延續與發展。但是目前青年學界發展最蓬勃的還是屬發一單位底下的「發一崇德」道場,其他道場的學界發展或多或少都面臨了難以吸引青年、學生進入的問題。
  從臺北發展並奠定基礎的「基礎忠恕」道場,從民國六○年代就注意到難以吸引年輕人進入的情況,於是便開始發展青年學生團體(包括教育訓練體系與學生社團體系)。但是這些青年學生團體由於目標設定或組織運作上的問題,最後都面臨人員流失,組織難以為繼的困境。一直到民國八十一年學界班成立之後,每年招收年輕學生進入,並訓練了許多道場所需的初階辦事人才,由此,基礎忠恕的學界道場發展才慢慢穩定。
  本研究將一貫道基礎忠恕學界班視為一開放體系,並以組織社會學中資源依賴理論為觀察分析架構,來探討學界班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及影響其形成與發展之重要因素。在研究方法方面,採取質性研究方法,使用深度訪談、參與觀察、與文獻分析等,以獲取影響組織形成、發展的相關資料。
  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學界班形成之環境資源,在基礎忠恕道場外部環境方面包括:基礎忠恕道場外部環境的臺灣社會整體教育水準提昇與一貫道發一崇德學界道場成功發展的刺激;在基礎忠恕道場內部環境包括:老前人與資深點傳師的支持、硬體設施取得的方便、和點傳師的策畫與推動。影響學界班發展的環境資源,在基礎忠恕道場外部環境方面,包括臺灣高等教育的快速增加;在道場內部環境方面,包括基礎忠恕道場內部環境資源的老前人與資深點傳師的充分授權、學員家長的支持、與教育體系與學生社團體系的資源。促成學界班發展的組織內部資源為學界班創立點傳師與一批青年幹部的共同努力。他們覺知外在環境對組織的限制與有利資源,制定出一套維持組織獨立運作之策略。這些策略一方面獲取外在環境資源,包括:以「聖業共成」的理念建立學界班與其他地方單位的合作關係,使得學界班學員來源不虞匱乏;設計一套專門的課程規畫與組織運作模式;與建立聲望以吸引學員與其他資源的進入。另一方面則採取保持內部原有資源的策略選擇,包括學界班組織結構的科層化,例如建立文件與檔案體系、組織角色專業化、與建立層級的結構;運用輔導制度與提供成員參與誘因促使學員繼續參與學界活動與課程,並藉由課程安排或其他互動對學員進行社會化的工作,使其能承接學界班輔導的任務;促使領導結構的同質化,使其在領導決策時比較能夠達成共識。
  總而言之,影響學界班形成與發展因素主要可分成兩大類。關於外在環境對於組織發展方面,組織雖然能運用其策略選擇來改變與利用環境,但亦需考慮環境對於組織運作形式的限制。在一貫道基礎忠恕道場當中,以往學生社團的運作方式較不被普遍接受,且不符合道場需求。而學界班定位為教育訓練體系,被夠被道中的前人、點傳師、學員家長所接受,普遍取得其運作之正當性及運作資源。其次,組織內部對於組織發展方面,領導人與幹部是宗教組織發展與運作的主要推動力量。學界班的延續與發展,有賴於創立點傳師與青年幹部的規畫與推動,他們將自身所學的(不論在公司、或學校、及道場中的經驗),以道場上適合的方式運用在道場當中,並建立一套運作制度,使其在運作上不會因為人事的更迭而改變。
  另外,從組織理論的觀點來看,資源依賴理論一方面以「資源」為觀察基點,能夠有效地指出影響學界班形成與發展的因素;另一方面,強調組織主動運用其內部決策獲取外在環境重要資源的能力。但是,此理論多是用來探討已發展、制度建立完成的組織,用以探討發展中、制度尚在建構的組織,需更注重領導者與幹部因素。此外,資源依賴理論只從組織間的資源運用、互動關係的建立或是彼此競爭、追求效率等組織的技術層面來看待環境,這些對於宗教組織而言,是不充分的。因為組織與環境中其他組織建立關係,也可能為了取得其他組織或社會大眾的認可,以取得組織的正當性。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