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901 
論文名稱光之容器:聖家堂空間中光的情境設計
研究生葉宗弦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承令
年度90
地區台灣
提要  從視覺傳達的角度來思考「光」在建築空間中的涵意,不難發現建築空間的形式經由光影的變化,而詮釋整個建築空間的架構。換言之,光在建築空間的呈現上可視為一捕捉光的機器,表達光的時間性、表達光給空間的效果,及其所欲傳遞的意涵。
  在建築的發展歷程中,早在古埃及時期,人類就懂得如何利用「光」此一自然現象,來做為空間形式呈現的手法,乃至現今二十一世紀的部分建築個案中,仍然可以發現不少的作品在詮釋「光」這一自然特性的現象。將『光』定位為一種越過表象的深層意蘊,其所扮演的角色具有象徵意義,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賦予不同的詮釋,甚至指涉出形而上的寓意。
  本設計論文操作方式可分為兩個步驟:
  1. 光之理論探索:將光的論述聚焦於宗教的範圍內,探討光所賦予空間的神格意涵,並以視覺效果、心理效應等精神層次為主。
  2. 設計操作與實踐:藉由台北聖家堂的空間為主架構,進行一連串的光之情境設計。
  期盼就光在教堂中的啟示作一論述,闡述光所蘊含之神聖涵意,其中包括了光的沉思、歡樂、戲劇性、隱喻、象徵性等向度的探討,從而由此了解其光的特性。並且以聖家堂為論述的檢視案例,探求光於教堂建築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意義與功能等,分析影響光表現的影響因素,進而理解建築與光的演變關係,以及闡明光對建築的重要性。歸納光於建築空間與形式表現之類型,並以自然與建築的對應轉化關係,作為未來循求設計思考的創新途徑與架構的建立。
  有鑑於此,「光」此一方向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以『自然光』的陳述為主,觀察光線隨著時節、氣候變化的流動性,詮釋空間所紀錄的自然光 ; 而另一方面,則是描述光線穿透或穿過各種介質,所產生的空間感,如:水氣、玻璃窗、樹叢、、、等,而這樣的空間情境,配合事件的發生,使『光』有了新的地位。此外,以光所呈現的空間感及凝聚力,包括光所產生的遠近、主從等關係,將光的力度,配以建築的空間場域,相得益彰地構成建築主體。
  並且以台北聖家堂作為設計光的依據,試圖重新思索教堂空間中光的情境設計,在天主教思想的架構下,尋找光在聖家堂的定位。
  總的來說,本設計論文主要是在建立「光」在教堂建築領域的基本理論,並且藉以容器設計的角度來釐清各種光的情境觀念。以及光所呈現的空間型態,及其所塑造的空間場域;並建議後續發展的方向。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