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701-05 
論文名稱敦煌吐魯番文書中之量詞研究
研究生洪藝芳 
校院名稱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鄭阿財
年度89
地區台灣
提要  量詞是漢語的重要特徵之一,其隨著時期、地域和階層的不同,在使用上有語法、詞彙、詞義等等的變化和興替,因此不同時空和層次的語料,所呈現的語言層面是不一樣的。然而那些反映上層社會較為僵化習套語言的文言文獻,在自來視典雅為上品的觀念下,得以流傳下來,而口語的文獻卻被認為通俗鄙俚,所以後世大多不傳,後人便難以獲睹。所幸近世吐魯番文書的發掘和敦煌遺書的發現,在大批北宋以前的文書中,保存了相當多的通俗文書,為研究實際的口語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吐魯番文書為東晉至盛唐(西元三六七~七七八年)的文獻,內容包含籍帳、帳歷、隨葬衣物疏、信札等等,其中多為社會經濟文書與繕寫陪葬物品清單的隨葬衣物疏,因其內容以計量為主,故量詞使用的數目和頻率相當高,為考察量詞用例的極佳語料;而敦煌文書的內容廣泛,包羅萬象,其中以中唐至五代(八世紀中~十世紀中)的敦煌變文和歌辭最具代表性,因其最為集中而且通俗,故為研究實際口語的珍貴語料。此外,吐魯番文書和敦煌文書在時代上具有銜接性,在整個時間的跨度上,又正好處於漢語中古關鍵時期。因此,透過敦煌吐魯番文書中量詞的研究,可以呈現中古時期西北地區為主的量詞真實面貌及演變軌跡,同時,釐清前人有關中古量詞的一些說法,並且彌補傳統以文言文獻為研究對象的不足,藉此以補充量詞史上的一段空白。
  本論文計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總論,下篇為分論。分論雖置於下篇,但其乃全書立論的基礎。計分兩章,第一章「名量詞」,計分七節:個體量詞、群體量詞、部分量詞、容器量詞、標準量詞、準量詞和不定量詞。第二章「動量詞」,計分三節:專用動量、借用動量和同源動量。分論中對敦煌吐魯番文書中之各個量詞做全面系統的具體描寫,闡明其具體內涵,溯源追流,從而揭示其特色及新興、改變和演化的軌跡,並且釐清了許多前人有所誤解的說法。
  上篇總論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材料與範圍、研究方法和理論基礎。第二章量詞之名義、分類與使用,將前賢對於量詞的名稱、定義和分類加以論述,進而嘗試歸納提出本論文所採用量詞之名義和分類;並對唐前以及本文所據語料量詞使用與否的情形做一概要的歸納分析。第三章吐魯番文書中量詞之語法特徵、第四章敦煌文書中量詞之語法特徵,則是分別對吐魯番文書和敦煌文書中之量詞進行共時描寫,結合「句子成分分析法」與「層次分析法」從事句子的結構分析,以觀察量詞之用例和語法功能,從而全面的總結出其語法特徵的規律。第五章敦煌吐魯番文書中量詞與中心詞之搭配與演化,則是採用一個量詞有一個「名詞選擇群」的觀點、一個中心詞有一個「量詞選擇群」的角度,分別歸納敦煌吐魯番文書中同一量詞與不同中心詞搭配的情形、同一個中心詞與不同量詞搭配的情形;同時,藉由不同時期文書的排比,以觀察量詞與中心詞由吐魯番文書的各個時期至敦煌文書時期的搭配演化歷程。第六章敦煌吐魯番文書中量詞沿革之探討,為使分論中所述之各個量詞的沿革情形能以簡御繁、一目瞭然,特以表格的方式羅列,藉此提出量詞在類別和用法上的新變化和新特點,並就量詞新興和遭淘汰之原因進行探究。第七章結論,總結各章研究所得的主要論點,歸納出敦煌吐魯番文書中之量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初具成熟的規模,而唐五代時更加成熟,其中量詞類別和用法的新興、改變和不適用者的淘汰,皆使量詞的體系更加精確而完善。正因為如此,此時期量詞的體系與現代漢語沒有很大的差別,成為現代漢語量詞發展的源頭和關鍵,在漢語量詞史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