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202-25 
論文名稱李商隱與佛教因緣
研究生芮英淑 
校院名稱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羅宗濤
年度85
地區台灣
提要  本篇論文以李商隱與佛教因緣為研究重心,除了廣泛蒐集相關典籍之外,並對佛教思想與義山情感的糾結,做徹底的釐清與分析。因為這項研究必須兼顧佛學和文學資料的配合,所以在事前特別留意已出版發表的期刊論文,並參酌涉及的詩文理論,以助發掘詩人的心靈世界。
  其次對於佛學詩句的解析,分別透過工具書與法師名僧的討論之後,以避免主觀式的望文生義。義山詩集中有一些作品極易引起誤解,例如<別智玄法師>一首,初看的人,容易將其與<宋高僧傳>中的知玄相混淆,這個時候,即需要透過對史實以及詩句的深入分析,才能釐清真相。
  本論文的結構內容共分為六章,依照各章節的論述重點,分別簡敘如下:
  第一章緒論:概述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並說明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各章節的大致內容。
  第二章義山的生平:孟子嘗曰:「讀其書,誦其詩,不知其人可乎?」所謂「知人論世」,透過義山的生平,可以更精確地分析其詩作內涵與生命情境的糾葛。是以雖然前人對義山生平論述已多,本文仍不憚其煩,略述其平生梗概。並附錄生平簡表,羅列其學佛經過、有關佛教詩文的創作,以及當時的佛教大事。藉由表格的區分,冀收以表輔文、一目瞭然的功效。
  第三章義山與佛教的結緣:據義山自述,其自小便時常誦持《妙法蓮華經》,可見其與佛教結緣,當在幼年時期。自幼喪父,幼小的他一肩挑起家庭的擔子,在困頓的生活之下,佛法無疑是他最好的倚靠。然而少年的他,仍有對治國入仕的遠大期望,是以著<才論>、<聖論>等古文,名聲遠佈。然而,儘管他渴望入世,但佛教卻未曾與他遠離。在義山生命的四十餘個年頭之中,佛教或以典故的方式,出現在他的詩文裡;或者化為僧徒,與他時時接往;或者隱在各個名山古剎之中,伴著木魚、誦經聲,與青山明月,注視著品嚐喜怒哀樂人生的商隱;甚至,在他暮年喪妻之後,佛教更成為他的精神依靠。終李商隱一生,佛教的因緣,或隱或現,是常存於他的生命情境之中的。佛法不僅提供了一個他可以依靠的港灣,同時交接名僧與熟讀佛籍的豐富識見,也潛移默化於文學作品之中,使得義山的詩文內涵不僅多采,而且充滿內斂的光華。
  第四章義山詩中的佛教情懷:此章乃自義山詩集中作地毯式的搜索,輯出有關佛教的詩篇,並將這些詩篇分成引用佛典、交接僧人、駐留佛寺等三部分。企圖透過對人、物、地等的考察,釐清佛教之於義山的影響。各節對於佛典出處,皆作詳細的說明。
  第五章《樊南文集》中的佛教思想:詩是凝鍊的語言,在字數、對仗以及意境的限制下,難免不能暢所欲言;且在典故的運用下,有些真意也轉為模糊,使人不能了解其真正地意涵。文章則不同,寫作文章,通常是隨作者意之所之,筆之所至,興會淋漓地盡情抒發。因此,詩歌可以展現作者的寫作藝術與人生情境,文章則能更明白地揭示出為文者當時的心情與想法。《樊南文集》中有關佛教的數目遠較詩集為少,然而,對於義山與佛教的關連闡釋,卻能提供更多的解答。尤其是<上河東公啟>、<唐梓州慧義精舍南禪院四證堂碑銘>等,其中的夫子自道,對於解決他與佛教的關連,有絕對性的作用。
  第六章結論。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