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西藏去神秘化與(再)神話化:蔣揚.努布《福爾摩斯的曼陀羅》
研究生吳品達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英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海柏
年度99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主要探討西藏作家蔣揚.努布小說《福爾摩斯的曼陀羅》(1999)。以偵探小說本俱的「偵查神祕性結構」(detection-mystification structure)出發,連結強化「偵探」形式即是西藏母題「尋求」(the quest)的具體延伸,緊緊環繞三概念主軸「神話化」(mythification)、「去神祕化」(de-mystification)、與「再神話化」(re-mythification)。探討西藏(人)意象的神話性及努布去神祕化的反抗方式,勾勒出西方及中國文化歷史中,對西藏(人)的誤解,導引出努布對西藏(人)去殖民(decolonization)的文學性策略。研究努布發展的再神話性,再次銘刻(re-inscribe)西藏香巴拉神話,深化「尋求」(detective quest)轉為「尋道」(enlightened quest)內涵,連結藏傳佛教「時輪金剛曼陀羅砂畫」儀式(The ritual of Kalachakra Sand Mandala),回歸努布對西藏宗教文化保存的重視。
  第一章,介紹作家蔣揚.努布生平背景與其文學作品、從文化歷史的面向,重新審視西藏流亡歲月,並分析藏獨運動人士蔣揚.努布針對西藏流亡政府的精神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政治思維磨合。契入中國與西藏紛爭的匯集點:著者以努布《福爾摩斯的曼陀羅》中,導引出再造西藏文化身分(Tibetan cultural identity)的認同角度,作為脫離殖民中國及西方(後)殖民意識論述的良方。最末,解釋主要支持分析的四大理論,呈現研究問題,回顧西藏的文學母題「尋求」、福爾摩斯與西藏的關聯性、與簡述其印度偵探小說中福爾摩斯形象。
  第二章,進入《福爾摩斯的曼陀羅》時代背景,分析當時西方世界對西藏(人)所投射出的眾多神話性意象(mythified images)與其動機。追溯其神秘化的源頭為刻板印象化(stereotyping),從前維多利亞時期(pre-Victorian ages)至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Victorian age)及現代藉由努布所歸究之「香格里拉症候群」(Shangri-La Syndrome)的普世價值。從《福爾摩斯的曼陀羅》「去神祕化」的關鍵策略過程中,其一,以霍米巴巴針對刻板印象的矛盾性(ambivalence),凸顯西藏矛盾性的脈絡(ambivalent context),企圖削弱來自於中國與西方根深的(fixed)刻板印象,其二,以重新書寫(re-writing)福爾摩斯偵探,並重疊(overlapping)虛構與真實的歷史與離散經驗,並凸顯西藏的政治困境與當前國際對西藏的消極態度。
  第三章,從後殖民偵探(postcolonial detective)角度閱讀《福爾摩斯的曼陀羅》,讓長年流亡海外的努布,重返西藏家鄉,重新逆寫歷史(re-writing back the histories)於中英帝國,進行福爾摩斯去神祕化(de-mystification)的文化抵抗(cultural resistance),意即去殖民(decolonization)形式的抵抗。其一,闡述努布透過《西藏戰士們》(1982) (Warriors of Tibet) 與《福爾摩斯的曼陀羅》兩本小說,進行(後)殖民理論的轉移及銜接,為西藏累積去殖民的顛覆動能。其二,呈現努布.福爾摩斯親臨西藏喜瑪拉雅聖山,經歷四個轉變的階段,開創西藏/維多利亞混雜交複的文化空間(Tibetan-Victorian cultural space for hybridization),重新建構中心與邊緣,讓西藏成為英藏文化方位的混合體(cultural location of hybridization)。其三,聚焦於三位一體「福爾摩斯/努布/喇嘛」後殖民抵抗策略的形塑過程。其四,詮釋三位一體的象徵意義,提出可行的解決之道、並預視西藏的未來。
  第四章,從「再神話性」(re-mythification)角度切入,再次銘刻(re-inscribe)西藏香巴拉神話(myth of Shambhala),交疊(overlapping)維多利亞時期偵探型式與藏傳佛教時輪金剛曼陀羅的教義。發展《福爾摩斯的曼陀羅》中時輪金剛曼陀羅「閾域」(liminality) 的精神轉變結構,跳脫有別於原作者道爾筆下福爾摩斯傳統探求的偵探方式,創造性地鋪展出福爾摩斯內心層次的領悟。本章著重於扮演「偵探-尋道者」的努布,如何將自身與福爾摩斯並置,超驗地(全然地)成為「福爾摩斯.努布喇嘛」,達到保存(重述、回歸)西藏宗教文化內涵與精神價值。
  末章,總結蔣揚.努布《福爾摩斯的曼陀羅》小說對於後殖民偵探小說領域的文學貢獻。在文化上,反映出西方神秘化中刻板印象的延續性與矛盾性;在政治上,揭示去神秘化的論點、去殖民的策略與理想互惠互存的政治狀態;文學性中,帶出三位一體新思維的文化抵抗、提供錦囊之計,並對西藏未來的前景懷抱希望與信心;在宗教意義上,透過再神話化於福爾摩斯引人入勝的偵探結構與香巴拉神話,總體現了藏傳佛教時輪金剛曼陀羅的文化宗教嚴肅性。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