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502-11 
論文名稱《大乘止觀法門》如來藏思想之研究
研究生林芳敏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釋恆清
年度85
地區台灣
提要  佛法是一門實踐的學問,其所探討的,無非是眾生心性的問題,而觀照自性最直接的方式,筆者以為應從止觀法門入手。《大乘止觀法門》一書從「一心」說止觀,即是以如來藏緣起的觀點闡述止觀法門,故嘗試以<《大乘止觀法門》如來藏思想之研究>為題,期望一方面認識如來藏的性質及其演變,一方面探究如何將如來藏思想落實到現實生命當中,包括佛法相當重視的修行生活,與日常的一切生活作息。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緒論。旨在闡明本文問題意識之所在。首先說明本論文之架構,其次說明問題之形成,並對當前有關如來藏思想之研究成果作一概略性的認識,表明本文處理問題之方式與態度。繼而處理有關《大乘止觀法門》的背景問題:《大乘止觀法門》之作者、真偽問題,至今尚無定論,本文針對正反面意見,作一釐清;最後略述《大乘止觀法門》全文組織,以掌握如來藏思想在該書的重要性及其特質。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如來藏名義眾多,是以首先針對如來藏的名稱與意義作一簡單認識,進而追溯印度如來藏思想起源,從如來藏系經典出現以前之印度傳統思想、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初期大乘經典的各種相關概念如:1. 梵、我;2. 種姓;3. 界;4. 自性清淨心;5. 法身等概念的發展,探討其如何啟發並影響日後的如來藏思想。最後從魏晉南北朝的佛性思想,認識中國早期如來藏思想。
  第三章《大乘止觀法門》的如來藏思想。首先說明《大乘止觀法門》全書以「一心」為中心,並舉許多名義以解釋此心,如來藏為其中之一,然而各個名稱都是用來指涉「一心」,在理解上仍應掌握整體概念。繼而討論《大乘止觀法門》如來藏三義,即能藏、所藏、能生三者;並探討該書之兩種如來藏,即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以掌握大乘止觀所依止的「一心」。
  第四章如來藏與止觀──以如來藏為中心的三性說。首先對照唯識觀點及《大乘起信論》內容,將《大乘止觀法門》的「心意識說」與「三性說」作一釐清,進而探討該書止觀活動進行的方法,以及染淨三性與止觀的關係。
  第五章結論。許多關於如來藏思想的分歧意見,都來自於各宗派互持己見,從不同角度理解的結果,若能配合如來藏思想形成、發展的時空背景,從各家觀點分別釐清其衝突點,則可較明確地掌握如來藏思想。對於如來藏的諸多名義,中國佛教較重視「佛性」義,本文從《大乘止觀法門》如來藏說之特點,略述如來藏思想對天臺、華嚴、禪宗的影響。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