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8 
論文名稱變遷與復振:阿里山鄒族的儀式現象
研究生浦忠勇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蘇峰山
年度90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是研究臺灣原住民鄒族傳統儀式,在持續與變遷過程中探討其社會意義。研究焦點首是先從探討臺灣原住民鄒族的傳統祭儀,了解其神話、祭儀的意義和功能,傳統社會文化、知識體系、價值觀、社會化和宗教儀式關係,又鄒族如何透過儀式定義這個世界。其次,由於外來社會文明的影響,鄒族產生了鉅大的社會變遷,其中包括物質和精神文明。因族群互動所造成的社會變遷之中,生活型態轉型、生活工具創新、觀念習慣調整、宗教生活改變、甚或資本主義、文化霸權宰制與族群衝突的結果,鄒族祭儀的意義和功能明顯式微或轉化。本研究進一步觀察,當代鄒族舉行傳統儀式的意義與功能,在社會變遷中「儀式復振」的目的以及舉行傳統儀式面臨的衝突和矛盾。
  本研究認為,當鄒族接受殖民統治強勢文化宰制影響後,傳統社會文化即快速瓦解,傳統宗教信仰也大致被基督教一神信仰所取代,甚至遭到排擠,因而造成鄒族嚴重的社會認同危機。在本土主義與原住民社會運動風潮下,鄒族社會也產生「文化復振運動」,而「儀式復振」則成為此波運動的重要指標。雖然它不同於「宗教復興」,但它卻顯示了新的儀式功能與意義,如社會認同、社群凝聚、文化學習、儀式抗爭、觀光祭典等等。另外在儀式復振過程中,鄒族也面臨了諸多的困境與挑戰,如傳統與現代思維的拉鋸、國家力量的介入、新權力系統的本位心態、儀式真實與表演之間等等,都影響了鄒族儀式復振的發展方向。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