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201-12 
論文名稱佛教六波羅密的超個人心理學意義及其對人的影響之探討
研究生廖偉舟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心理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安德
年度85
地區台灣
提要  本研究是以超個人心理學的立場進行了解個體與六波羅密之間的運作關係,並以三個本土化研究的取向作為進行本土化研究的依據。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對於所探討的主題、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的呈現不斷的從模糊、誤解、不清楚的立場,逐漸警覺、發現及澄清出研究的焦點。因此有關研究歷程的發展對於研究者而言是另一個想要表現的重點。
  研究方法是以深度訪談作為資料收集的方式,在預訪的階段,訪談的對象有三位,研究者以預擬的訪談指引作為進行訪談的依據,訪談的結果進行的十分不順利,這使得研究者警覺到自己所預設的研究立場與受訪者對這個研究主題的認知之間有一段很大的差距。這在後來的研究進行中提醒研究者不斷的反省、思考、檢討、修正。包括對研究主題的重新界定,受訪者的經驗世界的內涵,研究方法及立場和研究者的意圖之間的關係,訪談的進行方式,研究者的角色,及資料分析的方式等。因此在研究方法這一章所呈現的內容即是本研究在實際操作時的發展脈絡。研究者覺得這樣的表現方式是相當能反映出質化研究過程中逐漸發現與澄清的意涵。
  研究的結果是以敘說故事的方式呈現二位受訪者的修行經歷,故事的脈絡大致上是依循著:造成個體學佛的原因,修行與生活的內容,修行對生命的影響,未來生命的發展方向──這幾個主要部份為進行的重心。這樣的詮釋方式其目的在於呈現出個體在修行上生命的發展脈絡及所依循的意義系統的內涵,以及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研究者並不進行心理分析的詮釋,也不在於分析出一個共同的或具代表性的抽象概念,而是藉由故事的方式表達自己所要關懷的主題焦點,並藉由故事較具文學意味的表現引發讀者的共鳴。
  本研究並不呈現確切結果的部份,而是在故事之後的章節進行許多主題的探討,包括:敘說故事的發展脈絡,修行者所依循的意義系統,修行者的修行操作歷程,生命發展的指標,生命發展的向度,修行的動機──自利利他。研究者試圖引發一些探討,表達對生命的另一番的理解與窺探。除了以圖5-1:修行者與意義系統間的互動關係,及圖5-2:修行者的修行操作歷程,來進行對個體修行的心理意涵的理解之外,也希望呈現在傳統實證主義之下對身心發展的認識,與佛教對生命發展的觀點之間做一番比較關照,包括在《關於生命發展的指標》的討論,及《關於生命發展的向度》的討論中之「時間的向度」、「意識的向度」、「東西方的心理健康模式」等。
  最後本研究建議在未來相關的研究中,有必要從深度與廣度的方向來進行,前者例如在樣本的選擇上可以用更多不同背景的對象;後者如日記、傳記、或參與活動的個案研究方式來進行。對於有關佛教身心靈觀的研究有必要做較完整的探討,對於許多宗教經驗意涵的澄清,研究者經由實際的參與體會也是必要的。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