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901-15 
論文名稱日治時期臺灣宗教政策下之神社建築
研究生黃士娟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學系碩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俊銘
年度87
地區台灣
提要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新殖民地臺灣的神社大致可以分為二大系統,一為國家神道,另一為民間信仰。前者為日本政府自明治維新以後,創造「國家神道」作為正式的傳統。後者為日本自古以來即有的傳統信仰,當日本人統治臺灣之後,也自然地隨著日本人進入臺灣,以保佑國家資源以及日本人本身的財產和利益。
  神社建築是宗教政策中最重要的部份,所以對於神社建築主體以及神社與城市之關係,有必要作一了解。另外神社為日本傳統宗教建築,在其被移植來臺之後,空間型態以及組織方面是否也會順應風土而作調整。本研究將依「宗教政策與神社建築」以及「神社建築的風土化」為論文之主軸。
  本論文之內容分別如下:
  第一章緒論:主要論述研究動機、預期目標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日治初期神社建築在臺之發展:主要論述日治初期日本民間信仰體系、國家神道體系之神社被移植來臺之背景,以及發展歷程。
  第三章日治中期神社建築在臺之發展:主要論述日治中期,上述兩種系統之神社在臺各自蓬勃發展之情況,其中特殊的是神社建築有風土化的現象出現。
  第四章日治末期神社建築的普及化與都市的神國化:主要論述日治末期‧中日戰爭爆發之後,神社建築在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現象,及其表現在神社樣式、都市區位之方式,特別是其背後所呈現出的意義。
  第五章結論
  由本研究得知,日治時期臺灣宗教政策下之特色包括如下:
  一、神社之區位:大部份的神社於選擇基地時,會設於清淨之區位,和日本本土之習慣接近。
  二、神社之軸線:早期部份神社會較注重神社軸線需要坐北朝南,末期之神社則較注重神社和被守護者之間的空間關係。
  三、平面配置:日治末期之神社因應氣候、祭式而發展出與初期不同的社殿空間組織。
  四、樣式:神社之建築樣式為執政者與建築技師表達其個人思想最重要之工具,由不同時期、不同的主導者所交織出的神社樣式,分別代表著不同勢力之抬頭。最特別的是出現了日本本土其他殖民地從未看過的建功神社,對於傳統神社之樣式提出反省以及新的思考方向。
  五、材料之風土化:傳統神社建築採素木造,此構造方式並不適合於熱帶的臺灣建造,因此為了延長神社之壽命,紛紛產生許多的改良,另一方面也因為有新的材料鋼筋混凝土出現,所以以鋼筋混凝土取代部份,甚至全部,成了材料風土化的過程。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