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301 
論文名稱英國殖民時代移民與馬來亞半島佛教的發展:以檳城州為例
研究生陳秋平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蔡源林
年度91
地區台灣
提要  佛教從公元1世紀便已經傳入馬來半島,當時的馬來半島正處於中國與印度兩大古國的商業航線中心點,因此佛教隨著印度商人傳入馬來半島,並在印度化的過程中,建立好幾個以佛教為主要信仰的古都。隨著東南亞內部的發展,佛教的傳播並不單從印度傳入,也在東南亞的各國之間傳播。
  隨著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將伊斯蘭教傳入馬來半島,及馬六甲國王在公元15世紀接受伊斯蘭教信仰以後,幾乎舉國上下皆成為穆斯林,只有北部的吉打、吉蘭丹和玻璃市因與泰國交界,所以佛教還繼續在這幾個地方流傳,因此馬來半島佛教的發展進入了緩進期。
  當英國殖民政府與1786年佔領檳城以後,馬來半島的經濟、政治、族群結構、宗教文化等皆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由於英國人為了發展在馬來半島的經濟利益,因此從中國、錫蘭、泰國、緬甸和印度引進大批的廉價勞工,除了印度人以外,這些勞工基本上都是佛教徒,因此佛教也隨著他們的到來而重新被傳入馬來半島。此期的佛教與公元1世紀至14世紀的的佛教的不同點在於當時的佛教完全屬於印度佛教的傳統,但由移民所帶來的佛教卻是多元化的,包括了中國佛教、錫蘭佛教、泰國佛教和緬甸佛教。
  移民佛教在檳城獲得了蓬勃的發展,無論是教育、文化、社會福利等方面皆有所貢獻,並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檳島移民佛教的發展從佛教的傳入、興起、發展中經歷了一定程度的成長,佛教組織及佛教徒的力量,從零散(初期發展)到團結(如馬佛總及馬佛青總會的成立),從有共同目標(爭取列衛塞節為公共假期)到各自為政(80年代的團體各自發展),必定有其因緣。這當中的因緣包括了移民本身的因素、殖民政府對於宗教的態度、「祖國」佛教發展的影響、婦女移民等。
  檳城移民佛教的發展,為獨立後的佛教奠定了穩固的基礎,這包括了全國性組織的成立和佛教青年運動的醞釀,這使獨立後的佛教可以在穩固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並繼續的保持其作為馬來西亞第二大宗教的地位。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