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202-04 
論文名稱六朝漢譯佛典偈頌與詩歌之研究
研究生王晴慧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立信
年度88
地區台灣
提要  漢譯佛典偈頌與六朝詩歌的關係,歷來在詩歌史上為人所忽略,就文學史而言,亦少見全面性論述。然綜觀漢譯佛典中的偈頌,將會發現其數目何其繁多,且表現出自身特有的文學風采,這不僅是佛典的文學特色之一,亦是一歷史現象;如此的現象,置於中土文學、乃至思想、文化間考量,實值吾人重視彼此間的共性與別性之交集面貌。再者,這些漢譯偈頌「近於詩」的面貌,及其尚未漢譯前,本就是「詩」的性質,更進一步使我們對它與中國詩歌的關係,引發探究的興趣。本文範疇鎖定六朝時期,乃因此時期,佛教隆盛,為佛典翻譯的鼎沛時期,在譯經史上,有其深刻的代表性;而中國詩歌類型,亦大多建基於六朝時期,可以說,在詩歌史上,六朝詩歌有其承上啟下的象徵意義。故本文遂將此一研究路向,設定為六朝時期,期能藉由此研究,明瞭六朝漢譯偈頌與詩歌間的關連性與否,並進而補益二者關係在文學史、詩歌史上的闕如。故凡《大正藏》之六朝佛典中,出現偈頌者,皆為本文研究範疇;而比對此時期的經、律、論三藏,由於並未發現各藏之間的偈頌形式或內容有何特異之處,且此經藏部分已佔五百餘部,相當於六朝漢譯佛經的五分之四,故擬以三藏中最為一般人重視的經藏,為本文漢譯佛典偈頌的索引範疇。
  本文開展前,先將《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一冊~第廿一冊經藏偈頌,予以地毯式搜索,作成統計表格,以求初步瞭解漢魏六朝時期的漢譯偈頌,究竟為何型態及其數量多寡,再比較分析其與六朝詩歌的關連性。並藉由佛教經典目錄,如《祐錄》、《房錄》、《內典錄》、《開元錄》等,對當時的佛典進行一番基礎考定,以求所引資料能臻於信實。此外,並參考梁《高僧傳》、唐《續高僧傳》、《弘明集》、《廣弘明集》等原始資料,以明六朝佛教譯經者及其時代概況。
  在章節安排上,第一章「緒論」乃是說明本文的研究進路與章節架構。第二章「東漢至六朝漢譯佛典概述」分二節概述:第一節為東漢至六朝漢譯佛典背景介紹,主要是將六朝譯經盛況作一剖析,以明當時佛教譯經之盛況,及朝野間釋教風行的氛圍,並以此作為本文主題之一──漢譯偈頌的背景瞭解;第二節則陳述漢譯偈頌的定義、種類及其作用,以明本文所引漢譯偈頌為何,並以之作為開展第三章的前置作業。第三章「六朝漢譯佛典偈頌之文學特色」則銜接第二章基礎,分析六朝漢譯偈頌的文學特色,分別由其「形式」、「內容」及「文字」三大方面著手,探析漢譯偈頌於此方面所展現之面向。以此作為探勘六朝漢譯偈頌與中土詩歌,彼此間是否有所寖染、借鑑、影響之立論基礎。第四章「六朝詩歌之佛教文學特色」則探揭六朝詩歌中的佛教文學特色,亦即將那些洋溢濃厚佛教文學特色的詩歌(例如佛理詩)、帶有佛教色彩的詩歌(例如山水詩、玄言詩)及取材於佛典文學,而並無完全表現佛教思想之詩歌(例如永明詩、宮體詩)列入討論;故是章並非陳述六朝詩歌的文學特色,僅是針對六朝詩歌中帶有佛教色彩者,作一探討,計分三節:首節擬先由時代背景切入,以說明詩歌的外緣因素;後二節則分別說明詩歌於形式、風格及內容上染有佛教因子的文學特色。第五章「六朝漢譯佛典偈頌與詩歌之關係」則藉由前二章(第三、四章)的鋪敘,分析、比較六朝漢譯偈頌與詩歌之關連性與影響,歸納二者間相互影響、彼此浸潤的風貌所在;是章計分五節,首節主要說明六朝漢譯偈頌與詩歌間於形式上的相因相承;其後四節則由內容、修辭角度、寫作精神上,分別說明六朝詩歌中的「玄言詩」、「佛理詩」、「山水詩」、「宮體詩」等,與漢譯偈頌間的關係。第六章「結論」則總結各章之研究成果;將六朝漢譯偈頌與詩歌的關連性,概括為幾個方面:一是形式上的會通;二是內容上的寖染;三是修辭風格上的借鑑。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