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台南縣玉井鄉媽祖信仰之研究
研究生蕭世國 
校院名稱臺南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台灣文化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世祝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台灣的民間信仰源於閩粵地區漢人的民間信仰,明鄭以後隨著大批漢人的移墾而傳佈到台灣,成為現今台灣地區民眾的信仰主流。媽祖原為福建百姓在宋朝所塑造出的一位神靈,透過屢次的封賜,媽祖的神能與地位猶如獲得官方的認可,使得媽祖信仰逐漸突破地方限制而成為全國性神祇。台灣民間習慣以「媽祖婆」、「媽祖」來稱呼「天上聖母」,在閩南一帶稱為「娘媽」、「姑婆」,台灣中部地區二十四聯莊的媽祖會更暱稱其為「祖姑」,顯示人們把媽祖當成自己家族中的長者一樣來崇敬,這也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常見的現象。
  本研究所要探討的,是真實存在於台灣大多數地區的媽祖信仰文化,沒有媒體追逐的場面,也沒有刻意裝飾的外表,信徒們透過由內而外的虔誠的信仰,遵循從前留下來的傳統習慣,與媽祖產生如家人般的親密互動,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轉換,互動的內容也隨著產生變遷,而這些變遷正是身為一個文化研究者所必須去關心與紀錄的。
  台南縣玉井鄉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農村,全鄉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從事農作,其媽祖信仰的文化,透過本文的探究與討論,可以獲得以下結論:
  一、光復後,民國卅四年(1945)到九十二年(2003)媽祖信仰,具有以下四個文化面貌:
  (一)各廟的管理組織忠實的呈現出一個廟宇的實際需求與特色。(二)運用科學方法來解決問題,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三)繞境活動,有藉由參與友廟所主辦的繞境來達到繞境目的。(四)同祀神祇之中,保有地方在地產生的信仰存在。
  二、民國八十二年(1993)到九十二年(2003),媽祖信仰文化變遷的現況與機制如下:
  (一)媽祖進香不但和世俗的社會結構、組織運作密切相關,同時也映現出地方生活文化的核心價值。(二)交陪的廟宇已經跳脫以往鄰近區域的概念,且在交陪與否的決策過程中,受管理委員會或董事會委員們的共識主導。(三)隨著交陪廟宇的增加,為因應各廟宇的不同習慣與需求,發展出不同以往交陪方式。
  台灣農村的媽祖信仰,如何能在利益掛帥的價值觀念中,繼續保有其樸實的風貌,並真實反應民眾的需求,而不只是追求炫麗的外表,當是寺廟負責人與關心民間信仰文化的有心人士,應當深思的課題。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