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304-01 
論文名稱龍門石窟萬佛洞之研究
研究生陳慧霞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史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顏娟英
年度82
地區台灣
提要  萬佛洞據題記,由大監姚神表與內道場比丘尼智運禪師,於唐永隆元年(680),為高宗、武后及太子諸王開鑿完成。正壁五尊像,一坐佛弟子與菩薩侍立。上部佈滿小坐菩薩,姿態自由地坐在蓮莖相連的蓮花座上。正壁主次排列秩序井然。左右壁雕滿小坐佛,壁上開一小優填王像龕。壁窟門兩側兩天王護衛,窟外兩力士威立。全窟氣勢莊嚴中充滿活潑的生機。比較下,奉先寺洞(675)代表新的風格典範,萬佛洞則承接河南傳統圖像淵源,沿襲龍門舊風格,發展出唐代成熟的風格。「一萬五千尊像」為萬佛洞的造像主題,指左右壁的多佛,即三世十方諸佛。多佛造像乃為念佛禮讖。其思想源自末法觀。三階教的末法觀與普佛觀最具代表性,其普佛觀主張末法時下根根機的眾生應普敬一切諸佛。據文獻優填王像受釋迦囑咐,在末世代釋迦繼續教化眾生。其造像的特徵,倚坐,笈多背障,具王者之姿,和帝王關係密切。萬佛洞的三世十方諸佛,融合時間性與空間性。正壁與多佛同為石窟主體,正壁為核心,正以華嚴「多身為一,一身為多」的概念,表現窮窮無盡的宇宙觀。主尊為具法身性質的釋迦佛,五十二位小坐菩薩,不是表現一佛五十菩薩的阿彌陀佛淨土,而是闡述菩薩的修行境界。石窟為御用僧侶所造,值則天漸掌權期。則天以佛教取得政權之合法性,華嚴具宏大的宇宙觀,又包容法相宗,故提供其王朝建立的思想基礎。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