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501-02 
論文名稱吉藏三論宗思想研究
研究生陳沛然 
校院名稱香港 
系所名稱新亞研究所哲學組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霍韜晦
年度85
地區香港
提要  中國佛學消化了印度傳來之經論後,義理往前推進。中國法師依於印度之經論,廣開自具中國特色之宗門,吉藏所立之三論宗,遠承龍樹空宗之思想,近繼鳩摩羅什、僧肇、僧朗、僧詮、法朗之系,大開般若法門,歸宗於《中論》、《百論》、《十二門論》。
  吉藏(西元549-623)主要活於隋代(西元581-619),其時以涅槃宗最盛,其次是攝論宗,第三為三論宗,第四是地論宗,第五是律宗,第六是毘曇宗,於南北朝盛行之成實論宗,則於隋代衰微了。吉藏當時面對大小乘各宗派之挑戰,以般若空宗之立場作出回應,透過既破且立,即立即破的方法論,一方面嘗試圓融涵攝大小乘各宗於其思想體系之內,一方面亦破斥之而顯絕對之實相世界,由是徹入忘言絕慮之超言語概念之真實存在。故此吉藏建立四重二諦之架構,廣納毘曇宗、成實論宗、攝論宗、地論宗之學說,層層昇進,全收之後而全破,最終無所得。
  吉藏之創立四重二諦之規模,乃基於其「教二諦」與「於二諦」之區分,從當時之「境二諦」、「理二諦」之困局突破出來,以「理一」「境一」之絕對立場,表明只具教化之方便而有「教二諦」及「於二蹄」之權宜之相對性,而非真的有「理二」、「境二」之存在。
  三論宗吉藏之學說,主要思想來自般若空宗,以單四句之格式開出複四句之組合,遂撐起四重二諦之架構,更吸納《法華經》之佛本懷與方便法門之旨趣,融入《維摩經》《中觀》之肯定相對之諦性,更安排每重二諦各具一宗,使四重二諦有具體內容。
  吉藏之貢獻在於突破龍樹之只是破而不立,龍樹之空宗通過兩端否定法來盡破其他一切有所說有所得之學說,由此只能成就兩層:一層是實相之絕對境界,另一層則是其他宗派之相對言說,故此其他一切宗派只是處於同一層次之平面,分不出宗派間之高低境界。然而吉藏則能為其他宗派安排了一個立體之階層,由毘曇宗開始,昇進至成實論宗,乃至攝論宗和地論宗,層層進昇,有著義理上之關聯及境界之深淺。此乃吉藏回應其時代之挑戰而有之成就。
  不過,吉藏自身緊守般若思想之格局,由此反過來被此格局所規限。從破斥方面來說,吉藏往往為合乎四句格式之舖排,對其他宗派作出辯破。可是他往往只是為破而破,由是作出了不相應之批評,他只是從格式上或言辭上之破斥,甚至作出了語意轉移而將就其兩端否定法之格局,最終自身之辯破亦成戲論了。
  其四重二諦之格局是其貢獻,亦是其局限,因為此架構性之思惟自具排斥性,不能吸納律宗、淨土宗等學說於其體系之內,故此有所不足。他亦不能增加重數,若要增添,便要依四句格式增加而成八重二諦,由此而有空集,變成是有多餘。此是其理論架構之問題。
  不過,吉藏之貢獻在於融會印度佛學之般若思想,吸納了《法華經》、《維摩經》、《涅槃經》等之精神,成就了既圓融亦絕對之境界,自行創造新概念,開闢了自具中國特色之三論宗,此乃吉藏三論宗學說之突破。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