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念佛「生」淨土的探討:以法鼓山彰化辦事處念佛組為例
研究生張敏杰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美華
年度98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主題是以念佛與人間淨土的關係為研究主軸,希望透過法鼓山體系念佛法會的參與,探討念佛行者如何能夠在這個場域當中,經由念佛法門的的宗教修持來轉化、清淨內心,進而實踐於生活層面,以達到「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的可能性。由於本論文的研究性質是一種動態、實踐的轉化歷程,所以「過程」變得非常的重要。因此,本研究之取徑乃以人類學的角度,透過親自參與的「田野工作」,來觀察念佛行者在宗教場域中如何行動、如何認知自己的行動;而在行動當中,又如何影響人的思考並擴及於生活的層面。為了深入所觀察到的現象背後,念佛行者的內心世界為何,同時採用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
  如何接受佛法的「薰習」,淨化內心進而將之實踐於日常生活當中,牽涉到的是布爾迪厄(Bourdieu)的「慣習」概念。作為帶有固定習性的人,在道場當中如何能夠轉化其身心,首先乃是透過宗教場域當中的共修活動來建立,亦即宗教場域的薰習,來鬆動舊有慣習。此外,則是配合菩薩道的「實踐」,以建立新的慣習。因此,這個場域對於一個新的慣習的建立就猶如一個孵化器一般,藉由它的作用,使得念佛行者新的慣習的建立成為可能。然而宗教修持仍僅止於現有困境的改善,屬於「提升人的品質」,是一種自我淨土的建設階段;如果說要「建設人間淨土」,則仍有待於菩薩道「利他行」的「實踐」,來進行慣習的再形塑。
  研究當中發現,經過道場的宗教修持及生活實踐之後,念佛行者的慣習逐漸得以「轉化」,同時本身更擁有不同於往惜、世俗的,而是較積極的生活心態及人生觀,來重新過生活。訪談中得知念佛行者的菩薩行,不只是自我淨土的建設已有相當成果,同時其散發出來的力量透過其實踐,正一點一滴的傳播出去,朝向的是人間淨土的建設了。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