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403-02 
論文名稱智顗「四句」論理之研究
研究生陳水淵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楊惠南
年度81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是智顗「四句」論理之研究。若從章節的安排形式來看,可以分成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前期的四句論理」,第二個問題四句論理在後期思想中的地位,第三個問題是從前期到後期的關係,而其中第二個問題的分量就佔四章多。若從智顗思想所蘊涵的問題來看,本文的研究也是以第二問題為核心。即使智顗的思想明顯有前期(568-585)、後期(585-597)之分,而事實上後期思想才是其創造性的圓熟體系,所以四句論理在其後期思想中的地位才是我們的核心,進一步而言,智顗如何以四句論理論證其根本思想並由之而建構成一思想實踐體系?
  如所皆知,智顗的根本思想是存在者當體全是的妙法,而不二相即的方法就是根本思想所開展的方法。但此根本思想和方法是在本體的意涵上成立,如何進一步的落實在其浩偉整然的思想體系和判教之中呢?換個角度來說,如何確立本體不離現象而且即一切現象而當體全是呢?智顗曾以他所謂的「因緣四句」來處理,傳統上稱之為三諦偈,這是其對《中論》「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的獨創性使用,由之而構成三諦的理境,而三諦有圓融相即與歷別分立。三諦之所以圓融相即是以不二相即的方法建立三諦互涵而當體全是,而三諦歷別則將此同具交涵的真理進一步分析開展,具體地含攝住一切法。由「因緣四句」也形成化法四教,而「因緣四句」所構成的三諦之圓融使用和歷別使用也構成四教的真理。因此,智顗所謂的「因緣四句」可以說是相應其根本思想又由之而進一步建構起其思想體系,且可以應用到化法四教,所以傳統上才術語化為「三諦偈」。這就是我們在傳統上所熟悉的從「因緣四句」建構智顗思想體系。但從智顗對「因緣四句」的使用建構其思想是否是最重要的進路?我們這裡的研究是要論證智顗曾稱之為「龍樹四句」的另一種四句才是更根本的進路,所謂「諸法1. 不自生,2. 亦不從他生,3. 不共,4. 不無因,是故知無生」,我們特別稱之為「無生四句」。然而,何以智顗對「無生四句」的創造性使用才是根本進路?若如此,智顗對「無生四句」與「因緣四句」的用法在其思想中有何關係?其如何交互建構智顗的思想體系?所以,我們除了集中討論智顗對「無生四句」的使用,也略微處理因緣四句。
  以上所論是智顗的後期思想,屬於文初所分的第二個問題,我們在第三、四、五章與第六章的一、二節處理。第二章討論「前期的四句論理」是第一個問題。智顗的前期思想雖無明確統一的核心,但其對「無生四句」的使用確實很清楚,這是一個未經研究的主題。我們分別討論其如何作為方法論?如何應用到教門和觀心實踐?我們也順著其對無生四句的使用而略微概論前期思想的傾向。但「因緣四句」在前期中並未使用,到後期才大幅發展,由此我們也可以說,「無生四句」貫穿前、後期思想。若從智顗的思想史來立論,從「無生四句」切入是更具解釋力的角度,這就蘊涵我們對第三個問題的解決。而一般討論智顗前、後期思想的關係大都從三諦三觀入手,這不僅因為傳統上以「因緣四句」構成三諦三觀是智顗後期的核心思想,而且前期的三觀也確實有相當的代表性,但可否因此就確立由三諦三觀的角度切入是智顗前後期思想連結的根本進路?我們對前後期四句論理作研究,前期只有使用「無生四句」,後期雖大幅發展「因緣四句」所構成的三諦與三觀,但「無生四句」若是後期更根本的進路,我們補入「無生四句」的角度是否替問題找到真正的核心線索?但此線索如何連結拉直前後期思想?這個問題必須到最後才能討論。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