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依正二報莊嚴之研究
研究生林虹均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娟珠
年度98
地區台灣
提要  本篇論文是以畺良耶舍所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這部經典作為研究的主題。這部經典收入於《大正藏》第十二冊,屬於「印度撰述部」之經律論中的「經部」,是被編排在《大正藏》的寶積部。《觀經》這部經典主要的內容是十六觀,此十六觀是世尊教導如何透過觀法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指的就是十六禪觀。而就十六個觀想的內容來看,是包括了極樂世界的依報(環境)與正報(住眾)。因此,《觀經》是具有禪經和淨土經這兩種特質。
  就《觀經》的禪淨特質來看,也說明出了這部經典是觀察極樂淨土莊嚴之法的經,總以十六觀而組成。此十六觀是初觀(日想)、第二觀(水想)、第三觀(地想)、第四觀(樹想)、第五觀(八功徳水想)、第六觀(總觀想)、第七觀(花座想)、第八觀(想像)、第九觀(遍觀一切色想)、第十觀(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想)、第十一觀(觀大勢至色身相)、第十二觀(普觀想)、第十三觀(雜想觀)、第十四觀(上輩生想)、第十五觀(中輩生想)、第十六觀(下輩生想)。這十六個觀想的內容,包括了極樂世界的依報(環境)與正報(住眾)。十六觀中的前七觀是極樂淨土依報之觀想,如慧遠大師在《觀無量壽經義疏》卷本說到:「此十六中,初之七門觀其依報。」又,慧遠大師亦說到:「後之九門,觀彼正報。」,即指出後九觀則是極樂淨土正報之觀想。
  也就是說,其十六觀法所觀對象,是觀彌陀淨土之莊嚴相,即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的依報莊嚴和正報莊嚴。極樂淨土的依正二報莊嚴,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聽聞世自在王如來所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以後,發願速成正覺成就清淨莊嚴的國土。其成就淨土的依據是所發的四十八願,以累劫修行成其大願,而成就無比清淨、莊嚴的淨土。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