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8-38 
論文名稱臺灣民俗宗教之空間活動:以玄天上帝祭祀活動為例
研究生高麗珍 
校院名稱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國章
年度77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以玄天上帝祭祀活動為例,探討臺灣地區民俗宗教的空間交互作用歷程:首先藉由文獻史料的歸納,呈現臺灣地區玄天上帝信仰的擴展歷程,其次從群體性的祭祀活動中觀察民俗宗教的空間組織,並且闡釋民俗宗教祭祀活動的時空意義,最後對信徒的信仰認知與環境識覺作概略性的探討。
  一、臺灣地區玄天上帝信仰的起源與擴展反應了來臺漢民的播遷歷程,也反應了漢人社會在臺生根茁長的經過。
  二、千秋祭典、巡境、建醮等群體性祭祀活動象徵著廟宇核心區及其祭祀圈的內部運作,進香活動則指出了廟宇的廟宇之外部關係。
  (一)玄天上帝廟宇的空間組織已呈現「極化」現象,松柏嶺受天宮顯然已成為當今玄天上帝信仰的「核心」。
  (二)受天宮玄天上帝信仰階層組織的形成過程,可以從其對外分火或提供準事服務的範圍以及各地進香團前來進香的情形,加以歸納得知。
  (三)從地理學的觀點剖析一個信仰核心的形成原因,除了歸諸超自然的「風水」或「神明靈驗」因素之外,當然也不能忽略掉在實質環境中交互運作的「供應拉力」(supplypull)及「需求推力」(demandpush)因素。
  三、從進香活動的時節律動情形,觀察祭祀活動的時空意義並藉以闡述國人的生活世界。
  (一)就大尺度的時空而言,臺灣地區開拓背景的區域差異、社會環境的變遷以及距離因素同樣是影響寺廟與寺廟間交互作用歷程的重要因子。
  (二)進香活動的季節性變化是中國社會之社會生態時間(socia-ecologicaltime)的回應。
  (三)從「交香掬火」儀式之時辰的變遷情形則可以窺知國人心理時間的轉變。而社會背景的變遷與運輸革命的衝擊更得進香團安排行程的方式發生變化。
  (四)就進香者的環境識覺與信仰認知而言:一般民眾的宗教行為雖然是「逢廟燒香,見神即拜」的,但是對於不同動機的進香者而言,不同的宗教體驗將影響他們的信仰認知與環境識覺。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