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201 
論文名稱中古漢譯佛經敘事文學研究
研究生吳海勇 
校院名稱復旦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陳允吉陳引馳
年度1999
地區大陸
提要  佛學與文學交叉研究,作為當代顯學,倍受學術同仁矚目。然而,晚近的研究卻少有實質性的進展。本文緒論針對當代佛教文學研究的不足所在,回顧近現代學術史,提出加強佛經翻譯文學整理的主張,論文主體便是對這種見解的實踐。論文緒論之外,共設六章。 第一章從文學角度對中古漢譯佛經進行分類概說。以往釋典有九分教、十二部、三分法等多種分類,主要是著眼於經典形式及其經義要旨。晚近學者雖已嘗試對佛經文學進行分別,但不是有所遺漏,便是粗細失准。本文在總結前人觀點的基礎上,兼佛法。佛經的內容與形式體制,將佛經文學分為佛傳、本生、譬喻、僧伽罪案文學與讚頌文學等五大類,下分其他細類,附屬其後。每一類別列舉主要經典,概述該類佛經的形式特點,介紹大致內容,以及相關研究。 第二章對佛經文學題材作專題研究。佛經文學反映了古印度種姓社會歷史,存錄了當時的民俗信仰,並生動地描繪了生長于南亞次大陸的動植物,諸如此類,都凸顯出此類文學的異域特性。本文在依次紹介佛經文學題材內容的同時,有意增強佛經文學與中立傳統文學的比較。論述總分結合,比如在“神秘信仰”下分神意裁判、乳重認親、沸血出面、數七崇拜、月輪神話、大海不宿死屍等,諸條,以具體實例來顯示古印度文化的神秘特性與佛經文學的神話傅彩。“動植物候”例舉獅、龍、象、孔雀、摩竭魚、蓮花等諸物,在與中土文學的比較中,探討二者的差異與可能存在的影響關係。最後,略及佛經中的戰鬥、非美以及性題材對中立傳統文學題材禁圈所構成的衝擊。 第三章主要揭示佛經文學的民間成份及其宗教特性。國內學者早已指出佛經文學的民間來源,不過對佛經文學的民間故事含量不免有些高估。“民間故事”義界不明,是錯誤估計的根源所在。鑒於AT民間故事分類法通行國際,本文照此分類,從中土文獻中發抉受佛經文學影響的故事近60例,每例前冠以漢譯佛經相應經文,以明示佛經文學中民間故事的存在。隨後本文對漢譯佛經不同類別文學中的民間故事含量作出重新的估計。該章最後分析佛經中的佛陀形象,從佛經對佛陀的神化描寫中展示宗教文學的特色,複從佛陀與羅雲的關係見出宗教中的人情。 與以上各章論述佛經內容不同,第四章?事分析轉向佛經文學的形式研究。漢譯佛經雅俗之間的特殊語體以及規整的四字格,形成譯經文體特有的語言風格。本文在羅陳前說之後,對譯經語言風格的成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偈散結合作為佛經文學的普遍形式,源自于古印度文藝傳統,本文對比二者源流異同,進而分類縷述佛經偈頌的多種?事功能,並附帶言及佛經謁散捍格問題,偈頌漢譯的不同詩體,以及偈散結合形式對中國?事文學韻散結合的影響。而後論文轉入對佛經文學?述特性的揭櫫,本文認為佛經總體上可定型為講述文體,分層講述、講述口吻、自由插?、復述,等等,都是該文體鮮明的?述特徵。講述與對話是佛經?述繁複的共因。 第五章探討佛經翻譯言論與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關係。中古佛經漢譯在?生大量譯經的同時,還出現了許多可資借鑒的譯論。梁?超釋之以直譯、意譯說,既有可取之處,又不甚允當。事實上,從翻譯層面而言,中古譯論呈現出從“信”到“達”的發展趨勢。至於譯論中關於“雅”的言論,實是中國傳統文論在翻譯理論界的翻版。本章文術還略及佛經譯論中的小說理論萌芽問題。 第六章影響研究是中古譯經文學研究的自然歸結。因前文已涉及有關內容,故此該章以論述漢譯佛經對中古文學內容的影響為主。本文專設道經文學一節,是對以往同類研究的重要補充。中古道教造經者在借用佛經世界神話、佛陀神話、譬喻等內容的過程中,開始出現採用佛經?述方式,融會佛經故事,進行創造性?述的道經學。關於佛經對中古小說內容的影響,本文從題材與觀念影響這兩方面分別述之。題材影響基本上是逐書臚列熔裁佛經的中古小說條文。考慮到中古小說中的觀念影響比較明顯,且近期研究較為深入,本文僅選取業報、地獄、懺悔三種釋家觀念,通過對比它們在中古小說與佛經中的不同體現,來展示梵漢文化交融對中古小說的深層影響。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