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408-12 
論文名稱象山與宗密「存有根源」思想之比較研究:以「心即理」與「一心法界」為例
研究生趙明淑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黎建球劉貴傑
年度86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論述象山與宗密「存有根源」思想體系的比較研究,共分七章,其中第四、第五、第六章為核心部分;第四、第五章著重於兩者基本思想的分析,第六章側重於兩者「存有根源」論點的比較,其大綱如下:
  第一章:敘述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敘述象山與宗密的生平及其著作。
  第三章:敘述象山與宗密「存有根源」思想的背景,就其理論淵源作一初步的釐清,並略述其思想核心。
  第四章:敘述象山與宗密「存有根源」思想的理論基礎,共分三節:第一節象山與宗密「存有根源」的範疇,透過象山與宗密「存有根源」思想中若干基本概念,去詮釋和對照其思想體系中的基本問題。在「存有根源」問題上,乃以「理」、「事」、「心」、「性」、「體」、「用」等概念,來論證「心」為形上的存有根源。第二節從「存有根源」角度來論述象山「心即理」的思想體系,亦即就存有論、宇宙論、形上學上論述象山「存有根源」思想的主要觀點。其法有三:第一從存有論上「心」與「理」的關係揭示宇宙萬物根源性的問題。第二從宇宙論上「理」與「事」(器)的關係,揭示心物一體的宇宙構成論。第三從形上學上「體」與「用」的關係,揭示整體的「存有根源」思想。第三節從「存有根源」的角度,來論述宗密「一心法界」思想體系,亦即以「一心法界」的基本問題來考察存有論、宇宙論、形上學等有關宗密「存有根源」思想的主要論點。其法有三:第一從存有論上「心」與「理」的關係,揭示宇宙萬有的本源、本性等存有根源的問題。第二從宇宙論上「理」與「事」的關係,揭示理事以及事事無礙法界的宇宙整體圓融論。第三從形上學「體」與「用」的關係,揭示整體的「存有根源」思想。
  第五章:論述象山與宗密「存有根源」思想的實踐問題,亦即關於實踐的原理和方法的形上意義為何?兩者「存有根源」之「實踐」途徑均以內在實踐原理和目的的觀點,來探討以「心」為「悟道」的根源和「體道」的方法,並由此呈現其形上意義的核心論點。本章計分兩節:第一節從實踐方法上看象山「心即理」的心性修養;說明象山如何論述其心性修養的根源和目的,及其方法和內涵。第二節從實踐方法上看宗密「心即佛」的心性成佛論;闡釋宗密如何考察心性成佛論的根源和目的,及其方法和內涵。
  第六章:從比較的角度來探討象山與宗密「存有根源」體系的主要觀點,比較「心即理」與「一心法界」,並歸納兩者的同異,以及兩者會通的關鍵。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就兩者共通觀點來論述其可會通之處,其法有三:一為從存有論比較兩者之「心」與「理」,以揭示兩者「存有根源」之會通的關鍵。二為從宇宙論比較兩者「理」與「事」的關係,來論述所謂「事」在心(理)中,並描述心物一體的宇宙論。三為就形上學的觀點來看,象山「心即理」與宗密「一心法界」同為「體用一源」論。第二節為兩者相異觀點之論述。第三節從實踐途徑比較象山與宗密之「實踐」論,其法有二:一為從實踐的根源和目的比較「心即理」與「心即佛」;二為從實踐的方法和內涵比較「心即理」與「心即佛」。第四節以圖表來對比象山與宗密之異同點,其論點有三:一為象山與宗密「存有根源」思想異同的比較表,二為從「存有根源」看「心即理」與「心即佛」的對比,三為從實踐工夫論上看「心即理」與「心即佛」的對比。
  第七章:結論指出象山與宗密「存有根源」思想的精神,並且揭露人生價值之所在。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