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302-26 
論文名稱安住:自我生命探究與實踐
研究生羅睿琳 
校院名稱臺南藝術學院 
系所名稱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蕭勤
年度87
地區台灣
提要  身處資訊發達、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心靈並不因此而更感富足、寧靜,反而更加茫然、空虛、不安、慌亂。由於對此一現象的困惑與對藝術創作之迷惘,於是衍生對自我生命之關注與思索。自我生命雖獨立存在,然有其相對之存在客體。是以試將其簡化為個體生命與宇宙的關係,並進而探索。
  「安住」──安住此心,是探索自我生命的初步。個體生於臺灣,所受學校教育多屬西方模式,然而或許某種血緣的緣故,致使東方思想的因子潛留在我的體內,等待時機成熟,終教我認清自己的面目。於是赫然在老子的字裡行間,感受到來自生命底層的召喚。在道家思維中開啟封錮自己內在生命的潛藏。
  在「安住」系列作品的發展過程中,以道家思維為藍本,並以類「禪」的行徑進行創作。運用書法練習的經驗,凝神於毫端;在運筆行走之際,不斷覺察內心:「人在哪裡,心在哪裡!」。於日常生活中亦謹謹篤行實踐。「染指每因晨滌硯,折腰只為晚澆花」是我大學時代書法老師王北岳先生送我的對聯詩句。短短的兩句話正是我此階段的生活寫照。也正式在這樣恬然自適的生活中,得以深刻體察自己的生命脈動與心的流變。
  自我接觸繪畫以來,一直對水墨此一媒材情有獨鍾。多年來並未正視此一問題,也未能解釋其原由。值此創作過程中,意外地發現此一秘密:由於自己的東方屬性與水墨之物性原有著契合的天性。
  藝術創作一直是人們希冀由此尋求美好世界的一條道路。於我之前已有許多成就斐然的藝術家前輩努力過,或許藝術創作解決了他們對生命的問題,或者失敗,然而他們的努力與過程仍是我的參考。我就精神面的近似選擇了蕭勤老師與羅斯科(MARKROTHKO);形式上我以高蓮貞作比較。
  雖然自己從事藝術創作的工作,但一直期許自己非唯成就藝術創作,更為重要的是自我生命的完成。芸芸眾生凡來此世皆有其任務,我們應先認清自己而後努力實踐,斷不可渾渾噩噩卻汲汲營營於外緣之名利、物質之追求。透過「安住」此一系列作品的製作,讓自己對宇宙的深奧更生崇敬,對先聖先賢的智慧更感佩服;如果說我由此學習收穫了什麼,即便是我認清自己的無知與渺小。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