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3-01 
論文名稱臺灣寺廟與地方發展之關係
研究生蔡相煇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程光裕
年度65
地區台灣
提要  十七世紀以降,因新航路之發現與產業技術之革新,使歐人迅速向外擴張,並蔚成移民潮,我國亦受人口之壓力、政治變動等因素影響,沿海居民頗多向外移殖。中西各國移民之方式,雖各有千秋,然於新領域之開發過程中,卻可看出東西文化型態之不同。歐洲耶教國家,基於教會原有之組織,以宗教信仰為媒體,人民易藉著它以發揮互助合作之精神,加以歐人挾著科學文明前進,故其移殖過程中,所遇困難較易克服,其開發成效亦較卓著。國人之移民事業,則無組織、無憑藉,然亦能在海外發展成穩定社會,並掌握當地經濟命脈,此問題實頗值吾人加以探討。本省在明鄭時代即已設官治民,但以其居民大多屬來自閩、粵兩省之移民,其移殖之方式,即屬自力性質,乃選定本省為研究之區域,而寺廟在移民開發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故以之為主要探討對象。
  筆者不揣簡陋,從我國古籍、閩、粵、臺三省方志,前人筆記及各種碑文中,蒐集相關資料,並參考近人有關研究成果及筆者在各地史蹟調查所得,撰成此篇,然以所見有限,掛一漏萬自屬難免,唯望來日繼續研究以其所得,正其誤謬。本文在結構上分為五部份:
  第一章緒論。介紹寺廟之定義,本省寺廟之種類、產生背景及其分佈狀態,再談各類宗教團體產生之背景,與寺廟之關係,並對本省所發生之影響及其意義等,以烘托出寺廟之特殊性,並點出人事之重要性。
  第二章民間信仰之形成與民俗之關係。本章將我國民間信仰之形成及其演變,作一縱的連串,以明瞭其與社會民生之關係,藉此吾人亦得進以瞭解閩、粵移民與其鄉土神之關聯性。
  第三章寺廟與省區之開發。首敘本省所見閩、粵鄉土神之種類、來源及其分佈、數目,以明本省居民主要籍貫所在及各地居民之組成狀態,再敘國人運用寺廟以開墾土地、推進地方發展,興辦地方福利事業等,以明先人創業苦心孤詣之情形。最後亦提及寺廟與民間械鬥等弊俗之關係,以明諸種弊俗之形成,絕非寺廟單一因素所形成。
  第四章寺廟與治安變亂之關係。首敘各種政治動盪不安之情況下,寺廟神被利用之情形;再敘地方官及知識份子運用寺廟以教化百姓、平定變亂、矯風易俗之狀況,並官民間藉寺廟以相對抗之情形。寺廟被官吏用以佐治、平亂,暴民用以倡暴,士大夫用以維持社會道德,以之為善則善,以之為惡則惡,故寺廟之為善為惡,端繫於運用者之一心也。
  第五章結論。總結前述四章要旨,加以貫串,並將寺廟對本省之貢獻,作一論斷。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