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408-07 
論文名稱龍樹、智顗、惠能之存在論:空、圓、無的比較研究
研究生程國強 
校院名稱香港能仁書院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羅時憲
年度82
地區香港
提要  存在──是人類從過去、現在乃至未來所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對於存在的認識、闡述及體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本論文之主要目的是從佛教的先哲龍樹、智顗及惠能的存在,這包括其生平及思想,去研究及比較他們怎樣面對存在的義理和實踐問題的理解。藉此批判其對存在的義理與實踐的主張之相異處及效應性。
  本論文的主要文獻是《中論》、《摩訶止觀》、及《壇經》。研究方法是以原始文獻為資料。首先將相關的內容逐點分類研究,繼而作出比較、分析、推論及批判,藉此帶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及解決方法。全文分為五篇,共十八章,約十三萬餘言。現將各篇的主要內容提要分述如下:
  第一篇:緒論,從西方唯心和唯物的思想來闡明過去西方的哲學家對世界存在的表述及實踐。其基礎皆是以心或物來彰顯存在的本體世界。
  第二篇:龍樹以「緣起性空」來說明整體世界的存在。他以否定的形式來表述整體真實世界是在「無自性」及「緣起」的情況之下存在。「空」便是一切法的統一。只有實踐「空觀」才能體證整體世界存在的真實狀況。
  第三篇:「圓法」是智顗說明主體存在的核心。他以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來論說「妙法」的存在是即空、即假、即中。實踐方法是要透過一連串的思惟活動及助緣配合而成。「圓觀」的義理與實踐可以說是主體存在的表現。
  第四篇:惠能之頓悟是結合龍樹的「般若空義」及智顗的「主體存在」思想而成。他以「不立文字及見性成佛」的義理來證驗真實存在之可能。他以「般若之智」除去「妄心」為成佛之方法,並以「無有執著」作為覺悟的後設實踐方式。「無念、無相、無住」的存在才是世界的真實存在。
  第五篇:依據上文的陳述,三者對存在的論說及實踐都有著不同的目標、內容及方法。本篇便是以其義理及實踐之特點作一精確之批判、比較及歸結。
  研究結果可以歸納為:
  一、龍樹之「空」義是斥破唯心及唯物本體論的有效論據。世界整體的存在是離不開「緣起性空」之關係。在實踐上,若以「空觀」作為滅諸戲論的方法,則人類要體驗整體的真實存在便產生困難了。
  二、智顗「圓法」的最高真實存在狀態是主體進入不思議境界。其「圓法」的實踐則是對眾生體驗真實存在的一種限制。以有限的方法去體驗無限的真實存在,「圓法」之義理與實踐在結合後便不能完全配合運用。
  三、惠能的頓悟法門是說明只有在一切事物都能同時真實地自由存在時,眾生在才有體證真實存在之可能。「無念、無相、無住」的實踐是體證真實存在的唯一法門。「無」的論證是中國大乘佛教對存在之義理與實踐的一大突破。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