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203-04 
論文名稱唐人小說中之佛道思想
研究生王義良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羅宗濤
年度66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共分六章,都十八萬言。其內容大略如下:
  第一章緒論。佛道二教,至唐均臻隆極,其時天下懷協道藝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然則,探原泝流,則必有本,故因茲以為編首,蓋亦所以明其法脈,揆厥所由者也!其下分四目。一曰佛道之兢揚。乃所以為其發凡也!二曰唐世佛道思想之融合,及其相互之詆誹。則因二者互競其勝中,自相互之包融,至自趨狹路,自隘心神之謗佛毀道,而從之以觀一代之宗教風潮矣!其三曰佛道思想浸潤之唐代政治思潮。佛道旨在出世,本不必與政治相涉,唯其因求競勝,輒多援引政治權威以自附。而帝室之中,又事多假借:或因茲以從權御宇;或以為萬姓祈福;或招延勝侶,思所以樹立福田;或敦勵引導,以坐致太平;或用以興邦致泰,反朴還淳;或企求脫屣長辭,拂衣高謝。故終唐之世,政教二者,始終如形影之相附,有不可分割之局,因乃不憚其煩,克審精微,以明其章脈矣!其四曰佛道思想籠罩之唐代社會。則從「輪迴果報思想之影響社會民心」「佛教平等思想,影響唐人之婚姻觀與人生哲學」「佛道出世之思想,影響唐人遯隱山林、讀書山林寺院修真之風趣」「佛教寺院為百姓規避戰亂、稅役之避難所,為文人仕女遊觀及旅邸之處,為推動社會救濟事業之主要機構」等敷陳闡述之!
  第二章曰唐人小說中之佛家思想。下分五目,一曰因果循環之輪迴思想。乃自佛教之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及小說中因果輪迴之法則與現象闡述之。而佛家「循環三界內,猶如汲井輪」之輪迴思想,大體乃明白矣!二曰福善罪惡之報應思想。夫惡名隕墜,善謂清昇,天道好還,福善禍淫。故知罪惡之法,不可弗除,福善之功,無宜不造。小說中之例,反複明白此意也!三曰眾生一律之平等觀。一切法無有差別,是諸行相,亦復如是。小說中從人獸遞變之輪迴、隨業感報之公允無偏、人獸神鬼之愛情婚姻、有情眾生一具成仙成佛之道器、及冥律與民間之公道觀念中,以明白佛之利益眾生,法空性無分別之理趣也!四曰命定之宿緣論。蓋人之有生,修短貴賤,聖人固常言命矣!若乃纖芥得喪,行止飲啄,佛家以為亦莫不有前定者焉!本節之述,從小說中命定之婚姻觀,命定之生死觀、宿命之人生觀、與小說中表現「命定思想」之形式上分別論之。蓋事既已前定,審固天命,不可強求。與其得之則喜,失之則憂,泛乎若虛舟之觸物,莫知指遇之所由,不若怡然自得,靜以待命。此固其宗旨之所在也。五曰諸行無常之厭世思想。夷考「無常」乃世間之真相,凡自然之一切,大至宇宙山河,小至微塵有情身心,其寒暑代謝,陵谷遞遷,剎那生滅,念念不住,恒為無常。然則,小說中無常之想,非盡為消極逃遁之思也!其積極性與建設性,亦有以致焉!「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其穿鑿附會,侷於隅見,覽諸小說,乃灼然明矣!
  第三章論唐人小說中之道教思想與方士學術。其中玄學思想,則又分四目以述之。一曰攝養長生,棲心玄關之神仙思想。小說中宅心玄遠之士,其所以超脫塵寰,或因遊仙以表超然萬化之道情,或所以攝養長生,志希延壽,故因茲以條例證之。二曰抗志塵表,高蹈棲遁之避世思想。下又分六目:曰煙霞放曠,逍遙自適之避世思想。曰棲息林泉、隱逸全身之避世思想。曰冥心至道、志希度世,時然後出之隱士精神。曰困於人間煩黷因患遊仙以避世。曰高閑傲倪,矯厲清高之避世精神。曰懷協圖書,林棲谷隱。所以藏器以待之假隱。三曰清淨無為之虛無思想。夫塊然之有,本自寥之無,無心而玄鑒,無翼而翱翔,所以體妙心玄,返本歸宗也!四曰悲觀厭世、縱樂放達之人生觀。其中或值多難之運,干戈戚揚;或因藝文不貴,攻微索隱而祿不在其中;或乃棲玄關,損於精思,又無益於年命。倉卒罔極,不知攸濟,遂乃興此矣!
  方士學術,則分丹道與符籙二派以述之。內丹以精、氣、神為三藥,自性法身本來俱足,不必假於外求。外丹則服餌煉丹,所謂黃白燒煉術也。符籙派之道教,其宗教性、社會性較之丹道派為盛,其畫符書籙、念誦咒文、焚香潔齋、祈禱祭告,上云羽化飛仙,次稱怯災致福,孟子謂「教亦多術」,徵乎此,則信其說之不誣也!
  第四章題曰小說中之神鬼與冥界生活。神鬼變異之談盛於六朝,逮及有唐,承其餘緒,擴其波瀾,施之藻繪,亦臻隆極。唯究其因由,殆因佛道思想之競揚有以致之矣!「神鬼小說產生之精神因素」一節,則所以明之也。次曰「神鬼之形相,及行為特徵」。鬼之形相乃隨吾人心象變現而為相,其見於小說中者,大抵有二明顯之區分,一則以鬼為身歿之人,身死形變,故其形可憎。此橫亡厲鬼之落墨,義足勸懲,蓋不欲人自戲其命,而惜其有情之身也!一以為鬼之形貌取於前世之業力,故有福德之鬼,其形容則無異生時,自為所親也!至於鬼之行為特徵,稽之小說中者,亦有三端:一曰鬼道尚幽,不喜明亮。二曰鬼不喜人唾,亦懼桃、柳、蒜等。三曰幽冥之意,不欲顯言。故鬼神多交錯其言,隱顯其形。次曰「冥界總象及其生活」蓋冥界之理想化、人間化,乃唐人小說中神鬼世界之特色。本節從食、衣、住、行、育樂、婚喪等逐次條例其多彩多姿之生活,而唐人冥界之觀念,庶幾亦可得其梗概也!次曰「人鬼交通與冥界之人間味」則從人鬼之互助、才藝之交流、獎善刑惡之相承,與冥界中家族、奴僕、姓氏、錢財之生活形態等論之也!次曰「魂遊現象與靈魂觀」小說中之魂遊現象可得而六:一曰靈魂出遊可驗之於事後。二曰魂遊之身可為生人見。三曰出竅之魂可與人言笑寢處。四曰靈魂易體之魂遊。五曰靈魂可因親情、法力以召感之。六曰靈魂可相續於來世。至於小說中之靈魂觀,則與傳統思想有別。大抵傳統思想,以君子修其常,不道其變。故多捨靈魂說,而窮其一永生與不朽之人生境界。並從此本原與終極處,以建立其宇宙觀與人生觀。即或有及之者,其性質與西方靈肉二元,佛教三世輪迴因果亦不同,本節乃因此以比較分析之。次曰「幽冥世界之意識形態」則就唐人寫作神鬼小說之心理意識,試為之分析,而得其四,一曰佛教傳教意識之反映。二曰神鬼智慧,乃屬人之範疇。三曰情慾自由主義之表現。四曰生死蝶夢,剎那生滅,不足憂喜之心路歷程。
  第五章曰唐人小說中之神仙觀念與瑤圃淨土。首考神仙思想產生之因素。試從自然、地理因素,與時代背景以究之!則所以溯原、察變、究委也。次論神仙之形容及其性行。大抵其形容則多冰雪肌膚、如童顏之潤澤。蓋因之以明其不染塵垢,異於凡塵也!而成道之仙女,小說中大多明其華容婀娜,逶迤玉體矣!至其性行,亦大體可得為五:一曰生而異相。二曰長生不老。三曰逍遙自適。四曰外物不能害。五曰無為自然,體妙心玄。再次則論神仙之修煉與涵養。下又分四目以臚述之:其一曰神仙之修養本於道家養生之思想。二曰仙道由人道而達。三曰神仙可積學而功。四曰學仙本自天性。再次則論「神仙之品秩、神通」與「小說中之仙鄉福庭」大抵小說中之仙鄉,已非止於靈景異象之描繪或遊仙思想之闡揚,其生活情趣之美化與歌頌,及奠立一以現實為基,而不為現實所沾滯之金碧輝煌、多釆多姿之瑤圃樂境。本章之末,則明神仙世界之意識形態。蓋小說中瑤仙鄉、玄妙幻境之設想,或逕以抒憤寄慨,深寓諷情;或所以解脫塵寰,逍遙物外;或因此以為現實人生之象徵與暗示,誠乃個體意識昇華之靈境也!本節試從前述之五節中,歸納其意識形態有四:一曰個人享樂思想之歌頌與冥求。二曰假天人情感之詠歌,以寓諷世之義。三曰藉遊仙之思,以飾艷情。四曰獎善補恨,所以寓懲勸之教化。
  第六章則自唐人小說中佛道思想之特質以論之。期使端緒並在,既便循緒益進,亦可資討原也!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