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206-21 
論文名稱莎士比亞《李爾王》的禪意詮釋
研究生江杏怡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西洋語文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王名楷
年度88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著墨於《李爾王》與禪學的關聯。藉由此關聯之闡述,讀者能從禪的角度解讀劇本涵意,並引導讀者進入禪學的思想殿堂。本論文分為三個章節︰
  第一章從禪學的觀點解釋人煩惱的原因,並分析其與《李爾王》劇中角色之關聯性。相似於佛學觀點,禪學指出導致人煩惱的內在因素,該劇中角色如李爾(Lear)、葛謝思特(Gloucester)即是典型例子。
  第二章探討《李爾王》其他角色所具備與禪學精神吻合的智慧︰例如般若智。般若智揚棄文字的介入,強調直覺的重要性,是開悟後的智慧結晶。劇中失明後的葛謝思特(Gloucester)及愛德格(Edgar)領悟到直覺的重要與智慧。般若智又包含空無的智慧。空無是一切事物的真理,是指一切事物將歸於空無。莎士比亞藉由在劇情始末巧妙的安排,指出空無之禪意,並反映出莎翁的開悟。在本章所例舉的角色迥然異於第一章中為煩惱而苦的角色;他們已揚棄導致人們煩惱的因素,正走在見心明性的智慧道上。
  第三章闡釋禪學中涅槃境與該劇的關聯。涅槃境是禪學的理想境界。人們若具足諸多出離俗世的智慧或能力,即可在「當下」達到涅槃境。劇中角色如愛德格(Edgar)、可蒂莉兒(Cordelia)具有若干出離俗世的智慧。再者,涅槃境存在於每個「當下」。從該劇具備出離智慧的角色中,讀者便能發現莎士比亞在刻劃該角色的每個「當下」,心境中的涅槃境。
  根據本論文的分析,讀者大致能將《李爾王》劇中角色分作煩惱及開悟兩類。讀者在閱讀《李爾王》各角色煩惱的原因與開悟的智慧後,也能時時察覺自我煩惱的原因,並化煩惱為智慧,即是本論文的寫作動機。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