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洛陽伽藍記之研究
研究生林靜怡 
校院名稱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尤雅姿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洛陽伽藍記》,首先從書名來顧名思義,「洛陽」為地理名詞,「伽藍」是指佛寺,「記」是一種文類。也就是說,將洛陽佛寺為作為主要的書寫內容,以敘事的方式記錄下來。然而,自《隋書經籍志》以下,有的將其歸為史部,或放置在史部地理類,更有的歸於釋家類,或者是釋家寺觀類。從歸類上的不一,足以說明其內容涉及甚多,後人難以用一種歸類方法將《洛陽伽藍記》概括。於是,本論文以此出發,大致分成四個部分,時代背景、地理空間、歷史敘事,以及佛教活動現象作深入的討論。
  《洛陽伽藍記之研究》一共分為六章探討,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背景篇〉、第三章〈地理篇〉、第四章〈歷史敘事篇〉、第五章 〈佛教篇〉、第六章〈結論〉。本論文以《洛陽伽藍記》中的地理、歷史敘事與佛教三面向出發,從彼此間相互激盪所發展出的關係加以說明。
  第二章背景篇主要討論北魏的佛教發展概況,了解楊衒之當時所處的背景環境,進而探討楊衒之的成書動機及其著述源述與影響,再論各家的分類,分析其內容的特質。第三章地理篇,從洛陽城作為歷朝政治場域出發,探討洛陽歷史地理的重要性,再以伽藍與北魏皇室的相互定位之關係,藉以傳達北魏政權的存在,揭示「伽藍」是北魏歷史的縮影與政治活動的場域。再深究洛陽伽藍作為北魏文化的權力宣示之內在意涵,進而分析楊衒之不斷地透過矮化南朝人的文化與地位,以突顯北魏王朝的存在。第四章歷史敘事,試以主筆、側筆、實筆、虛筆為觀察角度,探討洛陽伽藍的興廢與北魏的盛衰之間的關係,並從社會經濟、風俗人文、舉止行誼等各個面向,具現北魏洛陽城全貌。其次,從楊衒之選擇史事發展的敘事與趙逸、楊衒之注開展,了解他以歷史的另一詮釋者發聲,進一步明白楊衒之的歷史意識。第五章佛教篇,透過楊衒之記載佛教的節日慶典和王侯百姓的捨宅為寺之舉,了解佛教在北魏士族與庶族生活之影響,再以經像靈驗、人物軼聞、以及宋雲惠生出使西域的中外佛教交流,見證楊衒之筆下的佛教景觀。第六章結論,將前面五章之研究作一全盤的整理與歸納。
  從以上的探討中,可以發現《洛陽伽藍記》藉著記錄洛陽城的伽藍為名,詳盡記載了洛陽城的一切。此外,楊衒之記錄洛陽伽藍,並非一廂情願地希望將寺院中的一切永存,而是將焦點凝聚在寺院中所發生的記憶,將其相關的史事在時間和空間相互交錯,在客觀且鉅細靡遺的記錄之中,暗藏著楊衒之對這一特定時空──北魏洛陽,所發生的歷史加以回顧與春秋之筆,使得後人在閱讀《洛陽伽藍記》時,深刻的感受「夕陽無限好,只是盡黃昏」之慨嘆,一股華麗壯濶之氣息中,還迴盪著一種悲傷感嘆之音。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