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202-11 
論文名稱唐代詩僧的創作論研究:詩歌與佛教的綜合分析
研究生彭雅玲 
校院名稱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羅宗濤
年度88
地區台灣
提要  自佛教傳入中國便與中國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當前學界研究中國佛教文學者,處理的焦點多集中在小說、散文,而詩歌是較缺乏的一部份,尤其對詩歌理論的關注更少。筆者著眼於「詩僧」兼具詩人和僧人雙重身份,因此藉著唐代詩僧創作論這個課題的考察,具體探索唐代詩歌與佛教間的交互關係。
  本文所嚐試的研究和進路,只是一個起步,正如副標題「詩歌與佛教的綜合分析」所標示,筆者是希望建立一個詮釋佛教詩歌理論基礎模式,並呈現詩歌與佛教二者間動態的發展關係。本文的寫作不單旨在透過唐代詩僧的創作論探索語言與真理的關係,以呈現文學與宗教間的互滲情形。筆者亦嘗試藉用當代思潮中對於語言的研究的方法,去探討詩僧的創作論及語言觀,從而指出詩僧在理論及作品背後所彰顯的理論意義。以下簡述本文各章的重點:
  第一章「導論」,說明本文選題的意義,研究動機、方法和範圍,並回顧唐代詩僧的研究史,檢討歷代對於唐代詩僧的研究,首先回顧古人對於唐代詩僧的批評,其次整理當前學界對唐代詩僧的研究,並根據學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分類,作一概覽性的分析。最後說明本論文的架構。
  第二章「詩僧一詞考辨」,本章旨在辨析詩僧與僧詩的不同,為本文立論選材時的基本依據。本章考察了詩僧一詞的出現,及「詩僧」一詞的內涵,並根據詩歌與偈頌的發展,區別詩僧與文人的不同,而對於「詩僧」一詞的操作定義,則是根據唐宋人使用「詩僧」一詞的原初概念來規範的。接下來幾章分別從詩僧的詩格著作和詩歌創作篩選出詩僧在創作論上的論述或表現,其目的是溯及宋代「以禪喻詩」的理論淵源。
  第三章「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首先從內容方面檢討詩僧的創作論,就唐代詩僧的詩格著作內容言,最重要而且影響最深遠的論述,莫過於皎然的「境」論了,所以本章集中處理皎然的「境」論。而分析皎然「境」論所處理的問題,用現代的理論語言來說,便是創作主體如何攝取、呈現創作對象,以及創作對象如何刺激創作主體的問題。
  第四章「創作手法與創作內容」,相對於第三章從詩格著作內容檢討詩僧的創作論,就形式意義而言,本章主要整理詩僧在詩格著作中有關詩歌創作的技巧。第一節「創作方法的基本形態」,整理詩僧以那些術語總結詩歌創作方法,並反省詩僧所使用的詩學術語與佛教名相有無因承關係;第二節「創作手法與文學思潮、文學流派」,則進一步反省詩僧提出的詩歌創作手法與當時文學思潮、文學流派的互動關係。
  第五章「創作與信仰」,是從「詩歌的作用」這一層次反省詩歌創作與宗教修悟的關係。而詩僧就這一個問題所持的反面及正面的立場,正好具體表現在「詩魔」和「詩為儒者禪」這兩個命題的提出。本章藉著上述兩個命題的分析,其實可以進一步印證宋代「以禪喻詩」理論發展痕跡的唐代淵源。
  第六章「語言與真理」,則從「語意層次」探討詩僧的詩歌語言與最高存有之間的關係。首先分析佛教的一般觀點,進而分析詩僧使用詩歌語言在追求、體驗、領悟、表述宗教的終極意義(真理),是兼採「對應」和「開顯」二種表現方式的,然後從詩僧的實際創作,可分析出詩僧具體展現詩語言的宗教向度,至少有「明道」、「證道」、「悟道」三面,在這些向度裏,我們又可充份說明「生命」、「詩語」、「存有」三者之間彼此對話與辯證的關係,此亦可證唐代詩僧熟知一般語言的困境,以及對於語言困境的超越。
  第七章「唐代詩僧述評」,首先歸納詩僧的對詩論的貢獻,反省詩僧的詩學觀念在詩禪文化脈絡中的理論意義,最後從文學史及禪教史兩方面總評唐代詩僧的成績和貢獻,並給予唐代詩僧應有的歷史定位。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