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臺灣當代在家佛教中的維鬘傳道協會:一個區域性新興教團個案的探討
研究生羅國銘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江燦騰張珣黃運喜
年度91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試圖由近距離的內部觀察,記錄、理解、分析臺灣當代佛教中的「佛教維鬘傳播正道協調促進會」的思想意涵、宗教理念與實務運作,藉以釐清此一當代在家佛教新興教團,在臺灣南部地區的發展經驗及其時代走向。
  在分析該教團的內、外條件之後,本文鎖定以下五個重點:一、何種因緣促成維鬘教團的成立,並讓成員走向在家佛教的非主流路線?二、維鬘教團的義理詮釋與教團運作如何反應信仰主體的差異?三、修證方式是否因為教團的取向不同,而有任何差異?四、這些差異對臺灣佛教有何啟示?五、維鬘教團存在的時代意義、發展限制與未來展望又是如何?
  可知,本文不但企圖說明該教團的思想內涵與組織結構,並想藉此理解當代臺灣「在家佛教」發展的部分現狀。以下,再依序說明各章研究重點:
  導論介紹問題意識、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第一章處理維鬘教團興起的時代背景。第二章解析教團的內部環境。第三章討論維鬘教團的成員共識。第四章探索維鬘教團的核心理念。第五章處理聖俗問題。藉由聖俗在個體、社會、政治、宗教等衝突情境的預擬,理解教團成員對該問題的處理方式。第六章涉及修證問題。作為在家教團,維鬘必須面對傳統修行觀念的詰難,本章針對教團修證特點加以解釋,最後輔之以實際訪談個案。第七章從教團角度反省僧俗倫理問題。時間上溯至清末民初;技術上採取「宗教類型學」的方式,整理僧俗倫理的基本模型。第八章指向維鬘教團的淨土論。由傳統淨土性格的歸納;王儒龍對傳統淨土的省思,銜接到維鬘「雙重肯定」的淨土理想。第九章由理論的鋪陳回歸實務的操作,就宗教的具體實踐考察維鬘教團的事工重點。結論除經驗反省與願景期待外,本文也將提出綜合性的觀察,並進行自我批判。
  臺灣在家佛教中的維鬘教團,以其在家佛教的主體性格,在思想現代化、組織民主化、弘法專業化、經濟十方化等行動綱領下,由個人信念到團體行動;由義理調整到組織革新;由持戒施福到修證解脫,飽含臺灣在家新生代佛教徒的教團式信仰經驗。此一經驗,上接臺灣齋教的歷史傳承,旁貫日本新興佛教的發展經驗,下合人間佛教的潮流,反應出臺灣在家佛教團體的創造活力仍未消失。以下三點即是其存在的歷史意義:一、反映臺灣在家佛教傳統的新貌。二、顯示庶民佛教變革實踐上的艱難歷程。三、證實現代性佛教在家教團的發展之可能。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