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豐子愷文人抒情漫畫研究:以1937年以畫作為例
研究生黃蘭燕 
校院名稱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周芳美
年度92
地區台灣
提要   中國漫畫之父—豐子愷(1898-1975),一生創作不輟,漫畫作品風格獨到,不同於同時代漫畫發展主流,豐氏以毛筆為媒材,單幅作品為主的方式,在中國現代漫畫這一領域中,在形式和風格上開創出極具個人風格與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作品。他之所以如此的原創,正是因為他是如此的傳統,本文即從中國傳統文化的面向探索、詮釋豐氏漫畫。
  「文人」即指中國傳統知識份子,豐子愷豐厚的文化素養、人格特質與個性、及文學、佛學等其它藝術修養,皆源源不絕提供他漫畫創作所需的靈感與視野。是以本以採取中國傳統畫中「畫品即人品」—藝術家之人格、性情、思想,無一不展現在作品中—之美學觀,為觀察要點之一。其次「抒情」是中國文化美學主流,豐氏作品以此為主要表現方式。就風格而言,豐子愷的漫畫介於「國畫」與「漫畫」之間,筆墨的形式風格可上接中國文人減筆畫脈絡,風格率意自然、構圖簡潔明暢、線條疏淡灑落,「中國趣味」是豐子愷漫畫美學的焦點。在他的中國式漫畫中,中國傳統繪畫獨有的筆墨韻味、詩情哲理、文學素養,以及簡化、象徵、變形等形式手法等,在他漫畫作品中得到充分的繼承和發展。
  本文第一章論述豐子愷文人背景養成過程,包括影響他一生創作重要的時機與學習對象。第二章以漫畫發展為縱軸,將民初漫畫發展始末的大致情況作簡要說明,目的是襯托出豐氏漫畫與眾不同之處。其次分析豐氏最初創作漫畫的機緣及風格源由,日本畫家竹久夢二(1884-1934)與陳師曾(1876-1923)皆為他敬仰學習的對象,同時陳師曾之〈文人畫價值〉亦為參考論點。同時並討論豐子愷漫畫作品三期風格變化。第三章論述「文人抒情」之定義與特質,並佐以大量圖像分析。「抒情」則分為題材與表現手法二層次討論,「畫題」的使用則可見豐子愷如何善用文字介入圖像。最後以《漫畫阿Q正傳》為結,他以知識份子對社會懷抱的淑世理想與同情心理,貼近魯迅(1881-1936)創作動機,更可見豐氏作品「文人抒情」之特質。
  結論:將文學性注入漫畫圖像、雅俗共賞的藝術成就、文人抒情美學。以此三點總括豐氏漫畫作品特質,希望可以論証中國漫畫的風格特色,同時對豐子愷漫畫提出一個新的詮釋面向。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