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唐宋五種禪宗語錄助詞研究
研究生具熙卿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趙林
年度96
地區台灣
提要  助詞發展到晚唐五代以後,形成了與古代漢語完全不同的面貌,尊定了現代漢語助詞系統的基本格局。現代漢語裡常見的助詞都是在唐、宋代漢語裡產生或者廣泛使用的。
  本論文以《六祖壇經》、《神會語錄》、《祖堂集》、《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五種禪宗語錄為語料,嘗試從語言發展的角度出發分析助詞。此五種資料是唐宋時期比較重要而且口語成分豐富的禪宗語錄。唐、宋代助詞系統主要由動態助詞、事態助詞、結構助詞、語氣助詞四個小類構成。
  動態助詞是唐、宋代漢語新興的語法現象,有的助詞一直沿用到現代,如表示動作完成的「卻」、「了」,表示持續的「著」,表示結果的「得」等等:有的助詞現代漢語已經消失,如「將」。動態助詞一般由動詞虛化而來,其過程是連動式到動補式,再到助詞。唐、宋代動態助詞「卻」、「了」、「著」、「得」等都經歷了相同的語法化過程和再虛化的階段。它們最初都是實義動詞,在由動詞向動態助詞的轉變中都經歷了「獨立動詞 → 連動式中後一動詞 → 謂語動詞的補語 → 動態助詞」的語法化過程。
  事態助詞主要包括「了2」、「來」、「去」。事態助詞「了2」表示事態出現了變化或即將出現變化,事態助詞「來」表示一個事件或一個狀態曾經發生過的,事態助詞「去」表示事態已出現某種變化或將要出現某種變化。這些事態助詞是一組出現在分句或全句末的助詞,它和動態助詞一樣,也是唐宋時期新出現的,它們產生於唐五代。
  這一時期用作結構助詞的主要是「底、地、個」等。這些都是跟現代漢語中的「的」、「地」有關的結構助詞,現代漢語裡的結構助詞「的」的前身是「底」,「底」的影響大,其用法範圍廣泛。
  唐、宋代語氣助詞的使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進入「謂語+ 否定詞」的結構,而後「無」虛化變為「磨、麼、摩」,於是產生了語氣助詞「麼(嗎)」,這是唐代發生的情況。又如上古的「爾」在五代時出現了替代字「 」,這就是語氣助詞「呢」的前身。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