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敦煌史傳變文之敘事藝術研究
研究生卓翠鑾 
校院名稱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鄭阿財
年度92
地區台灣
提要  敦煌史傳變文作為一種俗文學作品,乃淵源於唐代以前中國史傳與民間的敘事文學傳統。它同其他的敦煌變文一樣,也相當程度地影響其後的中國文學。諸如小說、話本、彈詞、戲曲等文類的敘事型態。若欲確切掌握中國敘事文學的敘事型態演變,變文敘事形態之研究理當是個關鍵。史傳變文,它的題材內容或直接取自於史傳或附會於傳說,再加入民間藝人的虛構敷演,形成其獨具的文學內涵。它以韻散兼行的講唱形式來敘述歷史人物的故事。
  前賢對於史傳變文的研究乃以序跋、校錄、考釋故事探源主題以及創作藝術的探討為主。至於史傳變文最本質性的特徵─敘事─的研究則較少關注。本論文即在前賢的研究基礎之上,專注注於史傳變文的敘事藝術的研究。個人基於「一種文學形式的發生必然有其淵源」的認知。因此本論文在做史傳變文「敘事藝術」分析之前,必得先「還原」──回到唐前敘事文學傳統中,尋找變文取經的文學內容或形式要素,藉以證成史傳變文淵源於唐前敘事文學傳統之列無誤。其次,本論文企圖以建構史傳變文敘事批評模式,並以之為基點,而尋繹出一個放諸所有敘事文類皆準的敘事批評模式。由於沒有理論模式的形式批評,只能是零星印象是的批評點,因此個人嘗試援引西方敘事理論以作為史傳變文批評的理論基礎。由於西方敘事理論研究一般都止步於敘事文本,將敘事文本的語言系統視為一個自足的個體,而對於敘事文本所賴以產生並受其影響的文化語境,視若無睹,只就形式論形式。甚至有將作品分割成支離破碎之虞,為避免前述之失,在做敘事分析的同時,期能結合文化與審美的詮釋,以呈出史傳變文的藝術特色。
  要言之,欲建構一個理論模式,必同時假設此一模式可用。所以,本論首先必須將各篇史傳變文「還原」,尋找其所敘述的本事淵源,確證它在中國敘事原型系統的歸屬無誤;其次是「參照」敘事理論,以尋繹、檢視史傳變文與其他敘事文類之間的差異,並探究其獨具的敘事機制(敘事方式、時間、視角、模式等),以管窺其敘事批評模式建構之可行性。再者是「操作」,敘事學作為一個批評方法論而言,有極佳的可操作性,本論文亦嘗試以敘事學的方法論來演繹分析幾篇史傳變文的敘事藝術,期能藉以強化史傳變文敘事批評模式建構的妥當性。
  本論文之寫作實際是由單篇的論文分析入手,以歸納出史傳變文與唐前敘事文學傳統之間敘事藝術方面的傳承,並統整其敘事特色以建構其敘事批評模式,再以此模式去分析幾篇史傳變文的敘事藝術。本論文內容的基本架構可分為:史傳變文與唐前敘事文學傳統,建構史傳變文敘事批評的模式,以及史傳變文的敘事學操作等三大部分。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