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成玄英思想研究
研究生周雅清 
校院名稱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莊耀郎
年度91
地區台灣
提要  成玄英解老疏莊,在王弼、郭象玄學,以及南北朝、隋唐重玄學的基礎上,又徵善旁採佛教的思維方式,完成其取資於前賢,又殊異於前賢之極具成氏個人思想特色的哲學體系。成氏的哲學體系,以天道作為理論的優先,以生命的超越,作為思考的重心與立說的關懷;而以心性主體作為貫穿天人、溝通天人的橋樑。簡明地示之,即為:往上,通達於天道;往下,內在於吾人的心性主體;往深處,有一套嚴密而一貫的體道成聖工夫;往高處,符應其工夫,而有虛靈渾化的境界內容;往具體處,有聖人這一理想人格,來落實、圓成上述關於天道、心性、工夫、境界之抽象的、分解的說明。
  在思維方式與疏解語言詮表上,成玄英將道家傳統的辯證思維與辯證式的詭辭發揮到極致,而其所欲表達的旨趣,其實只有蕩相遣執一義而已。成氏兼攝般若,宗主於道家的學問淵源,在此即可見一斑。
  在道論的部分,成玄英特別將「虛通」一義提出來,用以概括至道的體性,除了正與其雙遣兩邊、不滯一偏的重玄思想相印證、相契合之外,在義理溯源上,明顯可以看出成氏以虛通為道性的思想,是受到莊子極大的影響。至於對道物關係所作的說明,成玄英不僅後返地為萬物之得以存在,尋一實現的根據,所謂「道生之」;又順著道生之「生」實是不生之生、萬物各各皆是自生自化的義理再進一步,斬斷道生萬物的因果繫鏈,而將生化的根據、價值的來源付予萬物自體,接續闡明郭象的獨化之說。總而言之,成玄英的天道論,既吸收老子、王弼、郭象思想的特長,又採取佛教空宗的思維方式與論證方式,而貫穿於佛道兩種哲學之間者,卻始終是莊子虛通玄妙的義理性格。
  在心性論部分,成玄英一方面綜合老莊所重視之「以理而言的自然之性」、以及漢儒所展開之「以氣而言的自然之性」,而架構出價值與現象兩層的性論;另一方面又直承莊子「道心」、「成心」的超越區分,符應其「性論」,而架構出兩層的心論。成氏甚為重視「心」這一主體,認為道是心之道、萬境唯在一心,所謂聖與凡之殊、以及道境與生死之境之別,其實都是根源於心之迷悟,故云:「迷時以三清為三界,悟則即三界是三清。」是以其主張只要一念心轉,由迷翻悟,即能「直至道場,不可傾拔」;而生死罪譴,也可以當下頓免。這些說法,實啟儒釋道三教「頓悟頓修」說之先聲。
  在修養論與境界論部分,成玄英除了特重道家傳統的無心無為、雙遣兼忘工夫之外,又吸納佛教體知無常空幻的「體空」工夫,而表現出此前道家所未有的修養風貌。符應無心無為、雙遣兼忘的工夫,所以有圓通不滯、虛玄無執的生命境界。此境界,成玄英謂之為「重玄」,或謂之為「中道」、「自然」與「逍遙」。成氏對於這些境界的說明,雖然援用了佛教空宗的思維方式,但是,凡此諸境界的本質及其所涵蘊的內容,卻都是一本於道家的義理而立。
  在聖人論的部分,成玄英討論理想人格──真人、神人、聖人之所以成其為真人、神人、聖人的本質與意義所在;並抉擇儒道二家義理的優劣高下、凸出道家之得以名「家」的義理獨立性。除此之外,成玄英也豁醒了道家人物生命的精彩,認為老、莊不僅具備高度的精神境界,更涵有豐富的、種種可能的實有內容,即體而能用,即冥而成迹,體用用體,迹冥冥迹,圓融渾化為一。不但打破郭象評論莊子能冥而不能迹;的見解,也打破了長期以來儒聖獨尊而老莊為下的定論、或者欲和同儒道而謂「孔老可齊」的成說。總地說來,成玄英的聖人論,表現出越過郭象注,而直接向莊子原文之意回歸的特色。
  整體看來,成玄英在論述天道、心性、工夫、境界、聖人等思想主題時,除了繼承老莊原有的義理、重複老莊所開出的智慧方向之外,又賦予老、莊創造性的詮釋,並取資於般若學的蕩相遣執之妙,而表現出比此前道家更虛玄、更具思辨性、架構性的思想特色。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