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401-07 
論文名稱陳那知識論研究
研究生劉桂標 
校院名稱香港 
系所名稱新亞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霍韜晦
年度77
地區香港
提要  本論文旨在研究陳那量論中相應於知識論(EPISTEMOLOAGY OR THE THEORY OF KNOWLEDGE)的部分,換言之,陳那量論中非知識論的部分,筆者不擬加以討論。此中最顯的例子,是它不設比量的專章,因為這部分的討論主要涉及形式邏輯方面。不過,當中有小部分文字涉及知識論的,如「概念的建構」(分別)及範疇等,筆者卻將之歸於其他章節來討論。
  由於筆者不諳梵文,所以,本論文沒有從梵文原典文獻來著手研究,而是從漢譯及英譯原典文獻來研究。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筆者盡量搜羅陳那著作的漢、英譯,並加以對勘比較,以求忠於陳那學說原意及暢通義理。
  至於研究的方法,本論文有二大特點:先是採取哲學義理的研究方法,而非哲學史的研究方法,換言之,它側重研究哲學理論和問題,而不重研究其源流和發展。其次,它採取第一序的研究方法,即是說,它著重客觀地描述陳那的知識論,而不重比較和評論。
  本論文的內容,如前所說,是講述陳那的知識論。全文分三章:第一章研究陳那對知識起源──現、比二量的根本區分及反駁他派量分類。第二章講述陳那對直接認知(現量)的定義、分類及論述,以及對似現量的討論。最後一章研究陳那對知識對象(境)的討論,當中涉及其境不離識說與三分說等重要理論。
  筆者在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如果真有的話,可有下面幾方面:第一,在漢語界中較詳細地研究陳那有關知識論的學說,這是開創性的工作,以前未有人做過。第二,按照陳那著作中的線索,從能知、所知兩方面(有分別心與無分別心,自相與共相)來界定現、比二量,是比較全面和符合陳那原意的做法,在此以前的學者似乎未曾如此明確地提到。第三,《觀所緣緣論》中陳那對知識對象二條件的論述及對實在論的批判,過往學者已作出許多分析,然而,筆者覺得這些分析頗有些地方似仍未貼切陳那原意,而筆者的分析是有自己一定的看法的,這容或對研究陳那知識論有絲毫的貢獻。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