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太虛大師的唯識思想初探
研究生釋明光(NGUYEN MINH CHIE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志夫
年度95
地區台灣
提要  第一章導論。第一節法相唯識學的源流概況;第二節太虛大師唯識學思想的分期概說;第三節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第四節研究的方法:一、資料的運用,二、前人的研究,三、本文的架構。
  第二章太虛大師的生平、著述與其時代背景。第一節生平:一、少年、出家與遊學時期,二、參加社會運動,三、閉關以後的弘法活動,四、整理僧制與創辦佛學院,五、世界佛教運動及海外弘法,六、憂心國事,宣傳抗日;第二節著述:一、法藏,二、制藏,三、論藏,四、雜藏;第三節其時代背景:一、革命時代的太虛大師,二、改革佛教的現實意義。
  第三章太虛大師的法相唯識學思想。第一節其法相唯識學:一、法相唯識學的略釋:(一)法之意義;(二)相之意義;(三)法相之定義。二、法相唯識學的起源與成立:(一)唯識學之萌芽──原始佛教與唯識思想;(二)唯識學之成長時期──在印度的展開;(三)唯識學的集大成者──無著與世親;(四)法相唯識學在中國的展開;(五)各唯心論不成立之理由;(六)法相唯識學成立的可能。三、法相唯識學之利益:(一)破除我、法二執;(二)斷盡生、法之惑障;(三)解脫變壞之業報;(四)滿足心性之意願;(五)成就永久之安樂;(六)證得無礙之清淨。第二節阿陀那識論:一、新、舊譯家對Adana的譯釋:(一)為第八識之別名──新譯家;(二)為第七末那識之別名──舊譯家。二、阿陀那之定義:(一)能執取結生相續義;(二)能執受色根依處義;(三)能執持諸法種子義。第三節唯識觀大綱──唯識的實踐:一、唯識境──唯識三性觀:(一)遍計所執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圓成實性。二、唯識行──五種唯識觀:(一)五位、百法的唯識觀;(二)依真有幻、全幻即真的唯識觀;(三)悟妄求真、真覺妄空的唯識觀;(四)空雲一處、夢醒一心的唯識觀;(五)五重層次的唯識觀:1. 遣虛、存實唯識觀,2. 捨濫、留純唯識觀,3. 攝末、歸本唯識觀,4. 隱劣、顯勝唯識觀,5. 遣相、證性唯識觀。三、唯識果。
  第四章對新唯識論的批判。第一節新的唯識論之提出:一、為新近思想學術之需求。二、用新近之思想學術以闡明之。三、非割據之西洋唯心論。四、非武斷之古代懸想論。第二節唯識學的相關議題之論辯:一、唯識與法相是否分宗之爭議:(一)歐陽居士有關法相、唯識分宗之提出;(二)太虛大師對於法相、唯識分宗之批評:1. 「宗」之界說,2. 法相之緣生理、後得智、六善巧、詮教相皆必歸宗唯識,3. 小乘法執、大乘空慧、圓覺皆非法相。二、對於熊十力的《新唯識論》之批判:(一)《新唯識論》造論之緣由及其意旨;(二)太虛大師對於《新論》的批評:1. 判攝《新論》為真常心說,2. 《新論》亦可成立空、有二宗之旨趣,3. 批評熊氏以凡情直覺而造論,4. 反駁《新論》對於唯識多我、神我之批判,5. 反駁《新論》對於有宗功能、習氣混而為一之批判。
  第五章太虛大師唯識學思想的影響。第一節對於教界之影響:一、大醒法師,二、法舫法師,三、慈航法師,四、印順法師;第二節對於學界之影響:一、史一如居士,二、唐大圓居士,三、黃懺華居士,四、于凌波居士;第三節對於從事佛教改革及社會運動之影響:一、「人生佛教」的提出,二、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三、「人間佛教」的實踐者,四、建設人間淨土。
  第六章結論。第一節提倡唯識學的時代意義:一、為了順應時代的思潮而提倡唯識學,二、評比西洋的各種唯心論以彰顯唯識學說;第二節對近代中國佛教的傑出貢獻:一、從其實踐方面來看,二、從其思想方面來看;第三節其思想對越南佛教發展之影響:一、佛教之傳入與發展,二、越南佛教禪宗的三大系,三、振興佛教的運動。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