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302-07 
論文名稱姚興政權與佛教
研究生黎毓雯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蔣義斌
年度89
地區台灣
提要  在十六國時期,各個胡漢君主紛紛建國,漢代的舊經學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十六國君主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必須回應時代的挑戰,建立一套足以讓人民安身立命的制度。
  在這時期,正是佛教高僧大量東來傳教譯經,中原人民逐漸普遍接受佛教信仰,而大部分的十六國君主也多是佛教徒,在這種條件下,十六國君主以素所信仰的佛教理想,試著建立一套能滿足人民基本需求的社會秩序,似乎是條可行之道。
  本文以十六國君主多自稱天王為切入點,探討十六國君主自稱天王之含義,試圖從「天王」兩字的意涵中討論其受到中原政治傳統,或者與佛教理想是否有所關聯;然而,十六國君主雖普遍都自稱天王,但其中的含義相當複雜,無法以通則來涵蓋,可能要逐一做個案研究,才能釐清彼此之間的關係與涵義。因此,本文單就後秦姚興的政權與佛教之間的關係做個案研究;姚興當政時期,迎入鳩摩羅什,建立長安教團,開啟中國佛教新的里程碑,是一個相當關鍵的人物,而且討論長安教團的論文不在少數,卻鮮少有從政治的角度來討論姚興政權與佛教的關係的論文,所以,本文擬就政治的角度來探討姚興如何在政治上表現出他的佛教理想。
  第一章,對前人的研究成果做說明,從其中未及討論或疏忽的地方,而本文能夠補充或加強之處,加以說明。
  第二章,進入姚興政權建立的時代背景,從淝水之戰後姚萇的崛興談起,說明姚興當政時期的作為,概述後秦政權的興亡緣由。
  第三章,點出十六國君主普遍稱天王的現象,並不純然是因內有慚德、民族自卑感等因素,也不能用周天子說來概論性的解釋,其中的含意相當複雜,可能要以客觀史實,分別做個案研究,才能得到解決。
  第四章與第五章,以姚興降號天王的原因說明後秦政權未具備天命的合理性,中原傳統的學說無法解決得位不正的問題,而佛教卻能輕易的解決此一問題,接著說明姚興以佛教中的哪個王當作其理想的王,用長安教團所譯的經典來說明姚興理想中的佛教天王是釋提桓因,而不是轉輪聖王或四大天王。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