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豐子愷藝文創作與近代佛教轉型之研究
研究生藍連欉 
校院名稱花蓮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民間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楊振良
年度96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所涵蓋之範疇包括豐子愷所處時代之社會背景、當代佛教之轉型調適,及其對豐氏人格思想與散文、漫畫創作之影響等,論文分五章撰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探究近代中國劇變下,佛教所處環境為契時應機須作適度之調整,故有來自寺僧、居士及學界之改革,其中以太虛大師為首所倡導之人間佛教最受矚目,不僅使當代社會價值重新解體與重構,亦成為藝文人士共有之文化成因。然豐氏以居士學者之身,為實現佛法入世之精神,於此時代轉變與佛教中興之際,由民間文化與人間佛教中汲取養分,以藝文創作為方便,人道主義為宗趣,進而經世濟民自利利他。
  第二章「豐子愷文化思想型塑之歷程」:形成豐子愷特殊文化涵養之原因有三:先是成長過程中,所受之民俗藝術薰陶,為其養成素民性格與創作通俗文學之質素;其次為師友間之啟迪,其人格發展與藝術長養皆源自弘一大師,二者皆為其藝術人生注入一股活水;其三,於時代環境之轉型與調適中,傳統文化之浸染及外來文化之衝擊,更為其開拓寬廣之文化視野,以此三者表現其生命風貌。
  第三章「豐子愷散文之內涵與審美觀」:豐氏畢生散文創作以「佛心為體」、「童真為相」、「藝術為用」。此三者融攝下,於人生各階段之不同心境轉折,展現出「藝術三昧」之審美境界。豐子愷散文以其人格氣質為根柢,人品與文品相互輝映,其創作即展現真善美之真諦,三者又統攝於自然平實之筆觸中。於近代中國文化之轉型與調適中,豐氏遠接傳統文人之氣質,近契明清文士之藝術風格及社會關懷,進而透出清雅之散文筆調,於當今之藝文界,豐子愷之散文作品,益顯平淡素樸之美,實予今日文壇社會無限之啟迪與指引。
  第四章「子愷漫畫與護生畫集」:為弘揚佛法,弘一大師與豐子愷等人未採傳統佛教勸善書籍之形式,而「以藝術做方便」,運用漫畫之筆調使讀者於輕鬆自如之玩味中植下善根;又為勸世導俗,以平易近人之文字將佛法觀念進入讀者內心,儘量避免直接引用佛教經文。即因如此,使《護生畫集》從諸多戒殺、護生書籍中脫穎而出,成為影響深遠之護生畫冊。《護生畫集》之問世,除掌握時代脈動,彰顯時代課題外,於弘一大師與豐子愷師徒二人拳拳殷誠之願力合作下,具體提出對生命之終極關懷。
  第五章結論:總合上述各章所論,由「人文化成與生命風貌」、「散文藝術與啟迪人心」、「子愷漫畫與護生護心」三方面說明豐子愷藝文創作與時代密切結合之關聯,並由此一觀其藝術成就。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