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日治時期佛教菁英的崛起:以曹洞宗駒澤大學臺灣留學生為中心
研究生大野育子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碩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林呈蓉蔡錦堂
年度98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何謂「佛教菁英」,所謂的「佛教菁英」指的是日治時期由臺灣前往日本,在日本佛教系統大學內深造的臺灣人,他們是臺灣佛教史上首次出現具有高學歷的佛教知識份子,由於具備相當深度的佛學素養、流利的日文能力,因而成為日治時期佛教界的佼佼者。
  日治時期以前,臺灣沒有專門培養僧侶的道場或相關的教育機構,臺灣社會中僧侶的地位及素質普遍不高,進入日治時期後,日本佛教的傳入,使得臺灣佛教(包括佛寺、齋堂以及民間信仰的寺廟)產生極大變化。日本佛教自明治維新以來,在各方面都不斷地進行革新,如:佛教組織的強化、系統化,僧侶教育上改採西洋式的教育方法等,因此逐步呈現帶有近代色彩「教團佛教」之面貌。臺灣佛教被納入日本教團佛教系統內之後,也逐漸「組織化」與「系統化」,同時更確立了新式的佛教教育機構。在臺灣佛教的蛻變期中,「佛教菁英」是新時代的佛教界知識份子,他們不但扮演日臺佛教互動的溝通橋樑,同時也成為總督府宗教政策上的關鍵人物。本文以「佛教菁英」為主要探討的對象,尤其鎖定畢業於東京駒澤大學的臺灣學生,藉由釐清他們的出現與崛起的經過,以分析日治時期臺灣佛教環境的變化、日臺佛教互動情形、總督府宗教政策以及佛教界關係等課題。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序論說明本文主旨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第二章為「日治初期臺灣佛教的變化與佛教菁英的培養」,由日本佛教傳入臺灣的角度切入,從臺日佛教雙方立場的各種變化中,分析「佛教菁英」崛起的原因。第三章為「駒澤大學臺灣留學生資料分析」,根據駒澤大學現存的學籍資料,統計日治時期就讀於駒澤大學的臺灣學生總數,再由分析學生的出身背景了解臺日佛教互動情形。第四章為「臺灣佛教菁英的駒澤大學學習經驗」,由於日本佛教教育從明治維新以來,開始積極採取西式教育方式,系統化的建構由中學至大學之新式佛教教育機構,駒澤大學為日本佛教曹洞宗派的最高學府,它具備國內首屈一指的佛學課程和師資,透過分析課程和師資,可探知日治時期前往日本學習佛學的意義所在,以及返臺之後「佛教菁英」所呈現的宗教思想與日本佛學教育之關聯。第五章為「臺灣佛教菁英與臺灣宗教關係」,主要探討「佛教菁英」返臺後所參與的宗教活動,以及其所呈現的宗教改革思想,本章以「佛教菁英」發表於《南瀛佛教》的文章,以及相關著作為中心,分析「佛教菁英」返臺後所扮演的角色。第六章為結論,綜合各章的分析探討,歸納出「佛教菁英」的崛起給予臺灣佛教界的影響,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