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法眼文益「禪」、「教」思想研究
研究生莊白珍 
校院名稱慈濟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程諾蘭
年度96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以探討眼文益「禪教一致」思想的實質內涵為題,釐清「禪」與「教」的關係、「華嚴六相義」與禪的關聯,及其與開悟經驗「一切現成」是否一致。
  本文研究首先整理古籍文獻,再輔以中國禪史、禪法的相關資料,採取文獻分析比較、綜合歸納及意義詮釋等方法,探討文益的時代背景,生平、師承,思想淵源,對當代的貢獻及後世的影響,以呈顯法眼文益之思想及價值。
  本研究發現:佛陀時代及中國早期禪法,「禪」的意義是由修身、或思惟義理或觀察自心達到內心寂靜。「禪」是一種修持方法,也是一種境界。至惠能以下的禪宗,皆以體證佛性、本心為第一要務,解脫之道就是直接契入本心。此時的「禪」,意謂著某一種本體、本質。石頭希遷「即心即佛」思想,法眼文益之「一切現成」皆屬於此。法眼文益承襲石頭希遷思想,在看待心物關係、理事關係上,消泯對立與差別,主張心物一體、理事圓融不二。又藉「華嚴六相義」之總別、同異、成壞解釋萬物現象;而提出「萬象明明無理事」。「萬象明明無理事」是回到「理事圓融」的觀點,而且是指在意識上沒有「理」與「事」的概念分別。法眼文益之核心禪法「一切見成」,意謂著萬象如實地存在,不是人為造作、不假思惟,無心物對立、理事差別;亦代表著體認佛性必須遠離見聞覺知的態度。因而,法眼文益認為語言文字是無法描述證悟境界的,如《楞伽經》所說:語言無法彰顯聖者的內證境界,趣向覺悟的境地必須遠離言說文字。所以,法眼文益視華嚴六相義為教學的方便法,其根本思想仍以「心」為主。在根本上「禪」與「教」是不同的。法眼文益「禪教一致」思想意涵,更清楚地表達實為藉「教」悟「禪」,或者於修學者來說應當「禪」「教」並重。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