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206 
論文名稱魏晉南朝琅琊王氏思想文化的變遷
研究生孫麗 
校院名稱山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古代史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王曉毅
年度1998
地區大陸
提要  琅琊王氏是魏晉南朝最著名的世家大族。三百餘年間,王氏子弟活躍於政壇,簪纓相繼,冠冕不絕,並且,該家族的重要代表人物都注意隨時代的變化調整自身的思想意識,因此,王氏家族的歷史,不僅是一部魏晉南朝的權力更迭史,還是一部魏晉南朝的思想流變史。兩漢時期,儒學獨尊,琅琊王氏自西漢王吉以儒學起家,代代相傳,形成了儒學家風。魏初,統治者用人"先舉性行而後言才",具有家傳儒術,孝名甚高並有平叛之功的王祥由此起步。此後,司馬氏高舉儒家名教大旗,倡言"以孝治天下",王祥又恰好滿足了司馬氏的需要,獲得了極高的榮譽,終至三公之位。魏晉之際,玄學風靡思想界,王戎由儒入玄,結束了王氏家族的思想文化儒學獨盛的歷史。王戎雖名列竹林七賢,但與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不同,他認為名教、自然"將無同",遂成為竹林玄學至元康玄學之間的過渡人物,推動了元康玄學的興起。王衍、王澄兄弟,都是元康玄學的重要代表人物。王衍持"貴無"論,高談老莊,不以國事為重,而王澄更是只注重自己逍遙,與王戎相比,他們的儒家思想,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現實政治中,都已退居次要地位。兩晉之際,是琅琊王氏的思想文化多元發展之時。渡江之初,王導不顧當時的清談誤國之議,談玄依舊,並將玄學三理引入政治。他借用了<<聲無哀樂>>的"崇簡易之教,禦無為之治。君靜於上,臣順於下"的理論,在政治上推行清靜無為的方針;宣揚<<養生論>>中"少私寡欲"的思想,避免了重蹈西晉中後期士人奢靡腐化的覆轍;利用<<言盡意論>>對儒家經典的肯定,肯定了儒學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總之,這一時期王氏家族的思想文化基本上是玄儒雙修。同時,琅琊王氏各分支因際遇不同,確立了兩種不同的宗教信仰,王正支傳統色彩較濃,崇信道教,王敦、王導的玄學化,則為其後代由玄入佛奠定了文化基礎。儘管信仰各異,他們並未排斥其他學術思想或宗教,因此,佛、道之間以及二教與儒學、玄學之間是互有交融的,形成了儒、玄、佛、道並行發展的局面。進入南朝,皇權政治取代了門閥政治,統治者出於加強統治的需要,日益重視儒學,而與現實政治無涉的玄學則趨向衰亡。晉宋之際的王弘和宋齊之際的王儉適應此需要,重振儒學家風。王弘結束了王氏家族自東晉中後期形成的玄盛儒哀的局面,以禮自持,並推行禮法政治,使王氏家族越來越趨向於禮。王儉倡導經學,以禮治國,並以(孝經)、喪服禮及譜牒維護世家大族的利益,極大地推動了魏晉以來經學的發展。梁陳兩朝,琅琊王氏再無人能成為政權中的關鍵人物,王氏家族日益走向衰亡。這一時期,王氏子弟多由國子生入仕,儒家思想得到進一步鞏固,而玄學影響則日趨減弱,終至"玄言非所長"。總之,琅耶王氏家族的思想文化經歷了漢魏時期崇儒,魏晉之際由儒入玄,兩晉之際儒、玄、佛、道兼融,南朝時重振儒學家風這一過程,除西晉末年短暫的一段時間外,儒學一直在王氏家學中佔據重要位置。由此亦可知,魏晉南朝的基本統治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